德州发布消费警示:合理理性消费 防范四大陷阱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市场商户逐步开业,经营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德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根据我市消费投诉热点,结合今年“凝聚你我力量”的消费维权年主题,温馨提示全市广大消费者:合理理性消费,注意防范消费陷阱

预付消费,小心“馅饼”变“陷阱”

近年来,我市预付式消费纠纷不断,商家跑路等问题层出。消费者在选择办理预付费(购物卡、储值卡等)业务时,首先要明确预付式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经营者发放预付卡的随意性较大,导致发卡者良莠不齐,诚信意识不一,特别是发卡人关门“跑路”后,消费者维权难以保障。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疫情过后,各类商家促销爆棚,消费者选择美容美发、健身、洗车、餐饮等方面的预付式消费方式时,应特别注意企业信誉和经营状况,对卷款跑路问题频出的行业应当提高警惕。理性消费、按需充值,切勿盲从,勿轻信超低折扣宣传,以免遭遇无良商家卷款跑路。

网络交易,慎选平台防上当

疫情防控的同时促进了网络交易,在网络交易中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不要见码就扫,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轻信“飞来横福”和“中奖信息”。通过网络预订车票、门票等,要注意识别网站真伪,拒绝黄牛购票,严防消费诈骗。消费者在网上购物,首先要到正规电商平台,选择有第三方交易平台且经营规模较大、专业性强、经营规范、知名度高、口碑及品牌较好的专业购物网站。其次是购买商品做到货比三家,价比三家,不轻信商家的宣传噱头和低价诱惑,了解促销商品的促销原因和促销规则,并合理行使“七日无理由退换货”的权利。三是保存消费凭证,包括商家的商品宣传图片、订单页面、聊天记录、物流记录等相关证据,便于消费纠纷时维权。四是收货查验后再签收。建议消费者在收到商品时,当场查验货物,查看商品是否与网站图片及宣传信息一致,确认商品无问题后再签收快递。

订货订餐,注意细节不“扫兴”

疫情过后,到了消费者订货和订餐的高峰期,近年来关于定制商品的投诉不断攀升,问题主要是价格虚高,数量、规格与预订不符。为避免出现消费纠纷,影响消费心情,市市场监管局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订货或订餐时一定注意以下细节:一是订餐要选择证照齐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餐饮企业;二是最好对订货或订餐场所实地考察,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消费细节,对商品名称和实际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对于定制企业特殊约定的消费内容要事先了解清楚并确认;四是在合同中应注明预付款项是“定金”还是“订金”,保留购物凭证,确保维权有据。用餐时,做到节俭,避免浪费。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老年消费,关爱老人防“忽悠”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发布的《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中明确规定,自2020年1月起,保健食品警示用语在商品最小包装物主要展示版面的占比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积的20%。子女给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识别,谨记“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防范保健品夸大和虚假宣传。市市场监管局总结了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常用的九个套路,帮助消费者识别骗局,保护自身权益:

套路一:免费礼品。保健品销售人员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面、油等等,引诱老年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品包装盒、票据换礼品,让老年人进入圈套。

套路二:假借公益。一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会假冒某某公益活动的名义,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听普及健康知识的讲座,其实是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套路三:夸大承诺。一些保健品销售公司往往无据承诺、虚假承诺、夸大承诺。宣称销售的产品能治高血压、降血脂,对胃好、对肾好、对肝好,还可控制糖尿病……类似的保健品诈骗销售方式不断重复,最终引诱老年人信以为真。

套路四:登记信息。一些保健品推销人员往往会要求老人详细填写住址、病史、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时趁机问问老人家里有没有老伴、几个孩子、身体怎么样,一方面拉近关系,另一方面套取更重要的信息,为后续销售保健品打基础。

套路五:“专家”讲座。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会邀请所谓的专家、医生到推销现场。宣称此专家对某些疾病有非常专业的治疗水平,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销保健品。

套路六:现身说法。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安排老年人参与活动并上台分享,宣传这个保健品效果确实好,成为会员还有各种免费待遇。其他老年人会因为这些现身说法的老年人是自己的熟人而轻信他们,随之购买产品。

套路七:“亲情”服务。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经常家访,去老人家里提点水果、蔬菜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兴,让他们买保健品就不是问题了。

套路八:免费旅游。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会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免费吃住,以公司搞活动、回馈客户为名,实际上到了所谓的旅游地点,就关起门来进行保健品效果诱导。

套路九:非法集资。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以购买总公司股票,或者是某公司将要上市为名,宣称现在存钱或者购买股票,可以获得高额回报,比如20%的年利息,引诱老年人去大额投资、购买。这样的投资实际上有去无回。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石秀秀 通讯员|李柰林 徐晔

编辑|石秀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