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火车站是平原县重要的入县关口,2020年春节,这里成为全县重要疫情检测关口,火车站检测点成为“战疫一线”。

1月26日下午,医生荆耕田闻令而动,前两天,作为检测组唯一医疗人员,一天14个半小时,坚守在这里。长时间、超负荷的劳累,使他突发高血压,但他仍如一头“老黄牛”,默默地耕耘着这块“责任田”。

父亲的劳累、亲人的病患,瞒不过女儿荆梦宇的眼睛,不经思索、没有纠结,刚刚走出医学院的荆梦宇,就把心里的牵挂和焦虑转化成一个决定:学花木兰替父出战,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练、危险的职业考验。

考验,是孤独的坚守、穿梭的寒风

1月26日,大年初二,龙门街道一纸“命令”,打乱了荆大夫一家春节的团圆生活,从1月27日开始,他有了一个新角色:平原火车站疫情检测点医务人员。荆耕田闻令而动、马上上岗。

荆耕田,中共党员,龙门街道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由于火车站地属龙门街道新华社区,他成为第一批检测组成员,主要职责是给往返的乘客测量体温。

时间仓促,检测点“草创”而成,这让前几天值守人员尝尽了“苦头”。1月27日、28日,检测点设在火车站出站口,正是寒风穿梭的过道。

阴冷的过道里,乘客棉衣紧身、围巾紧裹,以抵御寒风侵袭。他们只是“勿勿过客”,荆耕田却要“不离不弃”,呆在这里,从早上7:00到晚上9:30,一站就是14个半小时。腿脚的感觉,已分不清是站麻的、还是冻僵的。手长时间握着额温计,冻肿、冻僵、冻得生疼。

“过道里,风大气温低,我们用的医用红外额温计经常失灵,有时一人测好几次,也测不出体温,乘客不是埋怨,就是笑话我们不专业。没乘客时,我就把它揣在怀里暖着,测温前,让乘客搓几次额头,这样就好了。”这是荆耕田的工作经验。  

1月30日后,检测点条件得到改善——进行了封闭,还购来升温的“小太阳”,荆大夫也不用“天天盯”,变成了“四班倒”。“前两天,咱是第一批元老级的,虽喝了西北风,但也探索出好法子,后来的大夫就没这机会啦!”荆耕田颇有些自豪地说。

如今,问荆耕田那两天挨冻苦吗,他却有别一番感悟:“其实外面的冷不苦,心里的冷才苦,一场疫情,把整个年弄得都冷冷清清的,战胜疫情后,咱一定要年年过团团圆圆、欢天喜地的春节。”

面对,是陌生的面孔、潜在的危险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折射出的是对潜在危险的警觉。但荆耕田是一名医生,负责测体温,不得不和一个个陌生乘客交流、交谈。

前两天,是返程高峰期,班次比较密集,乘客往返数量大,单日乘客达100人次以上。每一趟列车进站、出发,面对一张张来自遥远城市的陌生面孔,或者离平出发的平原人,荆耕田都要认真检测额温。

有些乘客说他“迂”,“别处车站都没这么严,咱这里这么严,这不是瞎折腾吗”“行啦、行啦,我不烧,不用量了,你们给我写上就行啦”。“荆站长呀,我出门办事,都是平原老熟人啦,用不着量啦,”乘客的冷言冷语,有时比寒风还冷,但他却不会降低标准、减少程序,放过一个人。

“我放松一点点,可能就会让全县防线留下一个缺口,也可能让乘客失去提前发现、提前治疗机会,我要守住背后一座城,就要从眼前一个个细节、环节认真做起。”荆耕田说。

前两天值班,荆耕田自己准备了几包口罩,由于疫情还不严峻,有些乘客自我保护意识差,没有戴口罩。荆耕田为乘客递上一个口罩,还细心给他们讲解如何预防非冠病毒传染。“谢谢呀”,乘客一句简单话,他听了心里暖暖的。“现在乘客都戴口罩啦,再说我也没存货啦,不是土豪啦”,荆耕田笑着说。

其实,荆耕田还真有点“迂”得可敬。值守这些天,遇到从平原外出的乘客,测得体温高的,他都一律拒之门外,并留下联系方式,反复叮嘱这些乘客,到县医院发热门诊测量体温,为自己健康负责,为平原战疫负责。

这些乘客都会遵从他的“医嘱”,到指定地方测量体温。有位体温高的乘客,离站后立即去测体温,测温没事时,马上拨通他的手机:“荆大夫,我体温没事,感谢您,您工作真负责任呀”。

出征,是父爱的升华、职业的追求

医者仁心,战疫一线,更放大了它的光芒。这是也是荆耕田的职业烙印。他把父爱给了女儿荆梦宇,也把这份仁心传给学医的女儿。

新修订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有这样一句话:“我将用良知和尊严,按照良好的医疗规范来践行我的职业,我将继承医学职业的荣誉和崇高的传统”。这句庄严的誓言,时常被一些温情小事印证,比如,“小木兰”荆梦宇“替父出战”。

荆梦宇,24岁,滨州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现正在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备战考研。“那几天,爸爸早出晚归的,累出病来,患上高血压,妈妈唠叨说,他那几天夜里经常失眠。”

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荆耕田突发高血压,他吃几粒降压药,“轻伤不下火线”,继续盯班。他以为掩得很严,但那能逃过妻女牵挂的眼睛呢。“咱别顶着啦,现在轮班,要不换个人吧”,妻子的唠叨,他没听进耳中,女儿的请战话,他却听到心里。

由于担心父亲的身体,荆梦宇一再央求“替父出战”:“我学的是预防医学专业,这时正用得上,爸爸你身体不好,让我去吧”。女儿去那危险的地方,行吗?荆耕田在纠结,也在盘算。

“我若不去,派谁去呢,服务站同事们有的需要照看孩子,有的体质弱,我女儿也在服务站,咱不能让别人去,自己人躲着。再说,女儿专业对口,正好去历练一下”。纠结几许,荆耕田狠心决定,让女儿上阵。

但荆耕田没有百分百“下岗”——只是他忙不过完时,才让女儿去替班。“小有收获”的荆梦宇心里有更高的感悟:“我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热爱这个职业,父亲是我学习的标杆,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我很荣幸能参与到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

女儿在一线历练,荆耕田也没有偷闲,他有另一项任务:到社区随访,新华社区有几位武汉、湖北返乡人员,他带着专班挨家挨户下居家隔离通知书。怎样隔离,注意事项,他都细心讲解。有人问他怕不怕,他说:“我是一名党员,要经得起考验;我也是一个父亲,女儿还看着我这个榜样呢!”

_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张大伟 王海波
编辑|苗欣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