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孩子点亮希望明灯

特教老师“送教上门”,悉心指导

德州市特教学校三年“送教上门”200余课时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汤锦瑶

“老师,你们来啦!我等你们好半天了,都想你们啦!”1月8日,德州市特教学校的夏少娜和刘艳梅老师再次来到位于经开区安居苑,7岁的彬彬(化名)高兴地将老师请进门。一进门,彬彬和妈妈牵着手开心地笑着,小礼(化名)斜躺在轮椅上也招呼:“阿姨,阿姨来了!”彬彬赶紧走到宁宁身边,端着小脸说道:“阿姨是来给哥哥上课的,弟弟听话。”就这样,彬彬妈妈招呼着大家坐下来,开始了本学期最后一堂课。

双胞胎儿子双双患脑瘫

“今天咱们复习数字和做手贴画。”老师边说边拿出课本和教具上起课来。彬彬和双胞胎弟弟小礼生于2013年,因为早产,两个孩子从小体弱多病。直到一岁多时,妈妈刘兆莲隐约觉得孩子似乎和正常孩子有些不同,便带去医院检查,结果两个孩子都被确诊为脑瘫。

为了照顾孩子,刘兆莲辞掉北京的工作,靠丈夫打零工挣钱养活一家老小。2014年,刘兆莲举家从陵城区搬到经开区,开始为孩子做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效果很好,但经济压力太大,只能先给病情较轻的老大治疗。”尽管压力很大,但刘兆莲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跟着医生学习按摩手法,每天晚上回家自己给小礼做按摩。“随着市里对残疾人的救助政策的放宽,两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免费治疗了,我们的经济压力小了许多。”刘兆莲说,“经过专业的康复治疗,2018年彬彬学会了走路。”她现又对孩子有了新期待:如果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该多好啊!可是彬彬自懂事起,每天的行走路线就是家和康复中心,从未有过校园生活的他,能上学吗?

传爱进家,送教上门

正在刘兆莲一家一愁莫展之时,德州市特教学校得知了这一情况,便选派了2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通过“送教上门”的形式,帮助彬彬接受特殊教育。

教学过程中,学校为彬彬准备了卡片、美工贴纸等学习用品。“刚开始来给彬彬上课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教读儿歌的时候,彬彬总是对我们吐口水。有时上着课会拿着棍子舞一会儿,稍不注意就撕下书页飞快地吃到嘴里。”送教上门的老师夏少娜告诉记者,“我们在孩子的注意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每次来送教都会准备很多教具,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们发现彬彬对手工、画画等艺术类课程很感兴趣,我们就开始侧重这方面的引导。”在教学中,老师针对彬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其健康成长。

在老师的耐心教育和鼓励下,彬彬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不仅能安静地坐下来听课,手指也越来越灵活,每次都会把自己做的手工作品当做礼物主动送给弟弟和妈妈。

看着孩子的进步,刘兆莲感慨万千:“真要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现在觉得生活特别有盼头。希望孩子能够在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多跟老师学些知识,今年秋天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学校。”

三年累计送教200余课时

在德州,像彬彬这样的残疾儿童还有很多,每位学生都享受着政府的教育扶贫政策。据了解,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于2017年开始对全市三区(德城区、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15岁重度残疾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

为做好“送教上门”工作,为残疾儿童及家庭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组建了一支业务能力较强、年轻专业的送教团队,送教团队八位教师分为四个小组,保证每个孩子两周一次的送教频率,每次两小时的授课时间,通过送教育,送康复,送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重拾自信心。在送教的同时,老师们还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康复训练技能。三年间,该校累计送教的孩子十余名,累计送教200余课时,为重度残疾儿童家庭带去了温暖和希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