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依法履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禹城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较好发挥了基层国家权力机关作用。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人大工作正确方向。禹城市人大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首位,以做好人大工作的具体行动、实际成效,坚定践行“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禹城市委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开展人大工作,依法保障和推进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毫不动摇地体现党的全面领导。禹城市委不断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高度重视人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为人大依法履职提供了有力保障。2018年禹城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行重大民生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的坚强领导,使人大工作更有底气、更有权威,也促使我们把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与认真依法履职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禹城市连续4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连续8年荣获德州市综合考评一等奖,所承担的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做法,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土地管理法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新制度机制,提升人大工作水平。一是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两年来,市乡两级人大共票决民生实事项目241个,总投资102.2亿元。去年项目完工率为100%,今年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以上。“积极推进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工作”已写入省委2019年16号文件。二是建立专题询问工作机制。2014年以来,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共开展专题询问13次,提出问题143个,有力推动了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三是建立满意度测评工作机制。每年初以票决的方式确定8-10个部门单位,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听取审议其专项工作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推动了部门工作顺利开展。四是建立“双联双创”工作机制。 2014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以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创建人民满意的人大常委会、创建人民满意的人大常委会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创”活动,把每名代表每季度联系走访一次选民、接待一次人民群众、参加一次代表小组活动,每年至少提出一条建议、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向选民报告一次履职情况“六个一”固化为制度,坚持下来。 5年来,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3374人次,市乡两级人大代表联系选民8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万余件。五是健全代表建议办理机制。实行党组成员和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重点建议制度,推广房寺镇代表建议办理公示制度。制定《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办理流程及说明》,实现了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办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优秀代表建议和建议办理先进单位评比表彰,促进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高质量开展。六是健全代表履职监督机制。实行了代表定期回选区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制度,2017年以来共有152名市人大代表回选区面对面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并接受评议,选民满意率平均达到92%;2018年出台了《人大代表履职星级化管理实施意见》,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内生动力。七是建立乡镇人大工作责任落实机制。禹城市委出台意见,对落实党委领导责任、市人大常委会指导责任和乡镇人大主体责任提出明确要求,并把乡镇人大工作列入综合考评体系,增强了乡镇人大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动态》2017年第8期、2019年第49期分别刊发了禹城市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开展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工作的做法。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禹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组议事规则》《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关键少数”表率引领作用。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新设机关党总支和离退休人员党支部,配齐配强党建工作人员,从严落实“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常委会党组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每月两次集中学习制度,深入开展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能力。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倡导求真务实、担当作为之风,让“四不两直”成为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的主要方式。党组成员带头落实“六个一”规定动作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建议督办及“进解促”等任务。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四型”机关活动,着力解决动力不足“不愿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升。

□李玉梅(作者系禹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