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官屯街道小申新村:智能充电桩为绿色出行“加油”

宋官屯街道小申新村探索建设老旧小区电动车集中充电场所——智能充电桩为绿色出行“加油”

□本报记者黄晓龙本报通讯员阎攀

“电动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之一,但电动车充电却成了越来越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我们这种建设较早的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动车充电难、安全隐患大。 ”10月20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宋官屯街道小申新村党支部书记牟洪泉说,为了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难”,今年,他们尝试将电动车充电桩建进小区,为居民提供便利。

现状:电动车充电是件“头疼”事

牟洪泉介绍,2004年,小申新村是经开区第一个村民住房楼房化的村庄,共有居民1125人。如今,家家户户有电动车,不少居民还购买了电动汽车,“充电难”逐渐成为居民面临的“头疼”事。“小区的地下室都在负一楼,电动自行车一人无法推入地下室,较宽的电动三轮就更难了。为方便给电动车充电,大家就从地下室或楼上窗户里拉电线充电。 ”居民李海灵说。

天上“蜘蛛网”,楼下抢位忙。“为了充电省事,居民都把电动车挤在楼下墙边,‘抢车位’成了下班后大家必做的一件事。 ”牟洪泉说,除了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市区陆续进行了电动车专项整治,小申新村也采取相应措施。情况虽有所改善,但是问题始终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破题:智能化充电桩建进小区

“居民的期待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牟洪泉说,社区居委会和宋官屯街道办事处积极协调,前往已建设充电桩小区进行学习,制定充电桩建设方案。

为确保充电桩数量满足居民使用同时避免建设过多造成资源浪费,小申新村在规划之初便进行数量测算。“我们按照每户2辆电动车进行计算,每个车棚可容纳20辆电动两轮、三轮车停放,给居民留出足够的充电、停车空间。”牟洪泉说,小区共安装电动车智能充电桩26个、充电插座260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12个、充电插座24个。

经过多方考察,小申新村选择与德州华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已在我市多个小区安装过电动车充电桩。“电费支付可采用微信、支付宝、电卡三种方式。 ”公司经理李安洋说。

便捷之外,安全性是充电桩建设的重要因素。小申新村电动车充电桩在安装前充分考虑到安全隐患,安装充电顶棚,避免雨雪天气充电发生电源短路,所有充电桩单独走线,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不仅如此,充电桩机器会自动检测、显示充电车辆功率及充满时间,真正实现智能化。

推广:多方合力方能取得实效

事实上,要真正破解电动车“充电难”问题,不光要建充电桩,还要注重充电桩建成之后的维护管理。

记者在几个建有充电桩的小区看到,有些小区车辆随意停放在充电桩车棚内,甚至出现长期挤占充电车位的“僵尸车”。针对这些问题,小区物业公司不仅要加强宣传,还应加派物业人员,强化对车辆的管理,定期清理“僵尸车”,确保居民真正享受到便捷的服务。除了机器安装公司的定期维护外,物业也将对电源插口、机器等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充电插口都能正常使用。

“如今,在电动车充电桩推广方面,很多地方进行了探索,无论是政府出资建设,还是实行充电桩电费与居民用电同价,都是为了方便居民。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东霞说,这项工作需要小区物业、居委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只有规划标准、管理维护、科学使用方面都达到一致,小区内的电动车充电桩才能建得好用得也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