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扎根乡村育桃李

张强在给学生们上课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这是陵城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教师张强最喜欢的一句话。

24年来,张强一直坚守并奋斗在乡村教育教学工作一线,用勤劳和爱心默默耕耘着叶的事业,多次荣获德州市优秀教师、德州市教学能手、陵城区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于今年获评全国模范教师。

不畏艰苦扎根乡村

张强是陵城区宋家镇人。 1995年,在平原师范学校毕业后,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向往,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岗位。

他的第一个岗位在宋家镇李堂小学,距离乡镇驻地10公里,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学生不到200人,来自附近五六个村子。一排砖房、一排土坯房,就是教室。师资不足,12名教师实行包班制,2名教师包一个年级。张强负责教数学、体育、美术。离家远、条件艰苦,但是孩子们对学习的渴望深深感染着张强,他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排在全镇前列。

工作的同时,张强仍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进修。由于教学成绩突出,2002年,张强被选调至宋家镇初级中学担任数学教师,环境设施都比过去好了很多,他更加努力工作。

近年来,陵城区开展“初中进城”工作,促进教育优质均衡,但是张强割舍不下那些乡村的孩子们,依然选择留在乡镇任教,2016年成为宋家镇中心小学的老师。“我有经验,对乡镇学生有感情。我会一直在这里坚持下去,扎根乡村教育。”张强说。

潜心教研锐意进取

工作中的张强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探索教学及班级管理方法。“刚参加工作时,经验不足,工作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我就翻阅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张强说,他通过认真钻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案,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精益求精。

在宋家镇初级中学工作的10余年中,张强主管课题改革,他将新课改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创立的“小组合作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兄弟学校多次派老师上门学习。张强先后获得了德州市优质课一等奖、德州市电教课三等奖等荣誉。他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2012年5月在《新课程》杂志发表的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的探究》,更是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2016年10月张强成为德州市第一批名师建设工程培养人选。

张强深知身教胜于言教,在班级管理上,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示范,潜移默化地熏陶教育学生。他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的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会时经常让学生说说奋斗目标、理想愿望,让孩子们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把准方向,坚定信念。

精心施教用爱育人

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身为人民教师,张强多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心里始终装的是学生,从来没有因个人原因耽误过工作,每天用亲切的微笑和声音来迎接每一个孩子。

在教育学生时努力做到“三心”规则,即“爱心、信心、耐心”。学生王亮因父母离异,跟爷爷生活,从小就不服管教。张强了解情况后,处处关心、鼓励他,对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表扬。一个学期结束,王亮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也愿意融入集体了。

有一次,张强班上一名学生的20多元钱不见了。张强平静地说:“如果有谁看到或者捡到,明天上午送到我这里。 ”然后借着这次机会,他给学生讲了拾金不昧的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后来班上一位女孩主动承认了错误,张强不但没有张扬此事,反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她更加关爱。

多年来,张强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正,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的表彰奖励。学校领导和同事都称赞说:“张老师是一个脚踏实地、积极进取、默默奉献的人,也是一位学生欢迎、领导放心、家长满意的好教师。 ”

□本报记者路龙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