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刚:23年,奋斗在钻井一线

省第二水文队钻井队队长马志刚从普通钻井工人成长为井队技术总负责人,今年被授予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23年,奋斗在钻井一线

□本报记者石秀秀本报通讯员桑可张晓燕

马志刚左一指导队员取芯保养钻

清晨的阳光刚刚照亮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以下简称二水)钻井队队长马志刚已经来到工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前段时间在雄县干了一年多,这边也得再干一年。 ”记者10月26日采访时,他说。

今年42岁的马志刚始终坚守一线,不断探索创新,从一名钻井工人成长为井队技术总负责人,多次获得省地矿系统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今年还获得了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活儿越难干越要想办法干好”

——完成多个全国、全省第一的项目

由于从未在雄安新区及周边进行过地热资源勘探,他们对当地的地质条件、地层情况不熟悉,又缺少可供参考的资料,在雄县进行地热勘探打孔时,就遇到了问题。

当钻孔深度达到1800米左右时,马志刚发现上返岩屑颗粒比较大而且松散,根据经验他判断井内地层出现坍塌,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有塌孔危险。他立即调整泥浆性能,观察上返岩屑情况,调整抑制液比例。“一旦塌孔不仅钻头被埋,还得重新找钻孔,延误工期又导致经济损失。 ”半小时后,“危险”解除,马志刚才松了一口气。

1996年,19岁的马志刚从省地矿技工学校毕业后来到了二水,成为一名钻井工。他认真汲取前辈经验、悉心钻研业务技术,前后记的工作笔记摞起来有一人高。就这样, 24岁当上井队班长,27岁成了省地矿局系统内最年轻的井队队长,独立带队伍,先后完成了省内出水量最大的“山东地热第一井”,国内首个干热岩试验孔——山东利津干热岩勘探孔等。

2014年在东营实施的页岩气勘探孔任务,让他记忆犹新。“接下这个任务前,有同行说‘活儿不好干,地层复杂,油气压力大、硫化氢浓度高,随时会发生危险’当时我心想,难干就不干了?越难干我们越要干,还得干好。”马志刚说。果然,当钻到500米深时,仪器检测到了高浓度硫化氢,同时还遇到了油气层,为了防止井涌发生,他们24小时轮班值守,每隔10分钟对泥浆比重、失水量进行测量。经过150天奋战,最终如期完成任务。“一旦发生井涌,不仅会引发爆炸,硫化氢外泄也会导致方圆几公里不能再进人。 ”马志刚说。

“干工作要有心,更要用心”

——研制出多种工具缩工期、降成本、保安全

23年来,马志刚扎根在一线工作,长期的野外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研制出一些组合工具,不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井的出水量,降低生产成本,有的到现在还应用在实际项目中。

像给护壁管上端焊根管子接上污水泵就是其中之一。马志刚介绍,打井钻孔过程中,需要经常停下来,向孔内注入泥浆,以保护钻头、冲洗钻孔等,但每次关机再启动机器都十分耽误时间。经过观察,多次试验,他尝试在井壁的护壁管上端焊接了一根管子,用抗堵性和功率更大的污水泵,随时往孔中注入泥浆。“设计看似很简单,却节省不少时间,还避免了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塌孔危险,保证施工安全。”同单位的钻探专业主任工程师赵长亮说。

水刹车是进行深井钻孔作业时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它可以调节钻具下降速度,但下钻时,水刹车离合器要重复摘挂。马志刚在反复操作中发现,将水刹车的手把加长就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现在多是深井作业,在这一个步骤上就能节约不少时间成本。 ”

曾有兄弟单位的同行问过马志刚,如何想到了这些小细节?他的回答很简单:“看你有没有心,愿不愿意用心。 ”凭借着这份钻研、努力和勤奋,马志刚在省地矿系统脱颖而出,连续多年被队里评为劳动模范。

“小马哥”井队出的都是技术骨干

——为钻探事业培养更多能手高手

“工作20多年,我最愿意跟别人讲起的,还是从井队里走出去的技术能手、业务骨干,算一算应该已经有十几个人了。 ”提起这个,马志刚的语气透露出了一丝骄傲,“现在他们都已经是班长或者井队队长,都已经成为二水钻探事业的精英了。”

吴书岭,从2008年开始就跟着马志刚一起干,从看钻机、守机台,到学技术、攒经验,2014年,他当上了一名井队队长,带队在省内外的勘探一线奋战,已经完成了地热井、青海钾盐勘探孔等10多个项目。“小马哥给我们讲技术毫无保留,所有操作都是手把手教,把自己的笔记复印给大家学,我们从中学到很多。 ”记者和吴书岭通电话时,他正在青海冷湖进行锂资源项目的勘探,有时遇到问题,他还会跟马志刚请教,“不管什么时候找小马哥,他都能第一时间回复,跟他商量以后心里更踏实。 ”

“到60岁退休还有18年,我想一直在一线奋斗,为钻探事业培养出更多的能手、高手、强手,在全国的钻探领域开疆拓土,为国家发展尽一份力。 ”马志刚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