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开出高级职称“直通车”,这些人可跳过中级直接申报!

去年,青岛市在山东省率先开展

高层次人才直接参评高级职称试点工作

近日,山东省人社厅印发

《山东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暂行办法》

确定在全省推行这项制度


先来了解下相关内容




高层次人才的认定

凡在山东省企事业单位工作、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人事关系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均可纳入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规定的范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与公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待遇。

据了解,山东省在确定人才范围过程中,不仅注重人才的层次,也注重人才的潜力,将博士后纳入“直通车”政策范围,加强对青年创新人才的支持。




正高级职称“直通车”人员范围

经省认定享受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待遇的专业技术人才(持有“山东惠才卡”),自省内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正常出站后留(来)鲁工作的博士后。




副高级职称“直通车”人员范围

经省认定享受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待遇的专业技术人才(持有“山东惠才卡”),各设区的市认定提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待遇的专业技术人才,自省内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正常出站后留(来)鲁工作的博士后,以及山东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从事科研工作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评定方法

在直通车范围内的高层次人才,不受国籍、户口、原职称资格、学历资历、继续教育等限制,可免于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业务测试和支医支教等基层服务经历,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且无需参评中级职称。

大力推行代表性成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

提交的奖项、项目及成果等须与申报专业相关,海外工作经历、学术和专业技术贡献可作为参评依据。




今年全面启动实施

事业单位“直通车”范围人才申报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的限制。

“直通车”范围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直接申报高级职称,与当年度职称工作同步进行,申报时间、申报程序、申报渠道、公示公布、证书发放等均与正常申报职称人员相同,今年这项工作就在全省全面启动实施。




政策给力
试点效果也是相当好
据了解
青岛自去年试点这项改革后
已有32人获得了高级职称




技术骨干两年多评上正高



“我在2016年12月才评上中级职称,按照正常情况晋升正高职称,得等十年。现在仅用两年多一点时间,就一步到位评上了正高!”8月6日,海尔集团技术骨干宋斌说起“直通正高”的经历,心情依然十分激动。


出生于1983年的宋斌,是海尔线性压缩机攻坚团队技术骨干。压缩机作为制冷设备的心脏,长期以来,其高效核心技术都被外国企业垄断。海尔集团历时6年研发,经过5次大的技术迭代升级,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领先的线性压缩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017年,凭借线性压缩机项目专利,宋斌作为技术第一位发明人,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


宋斌晋升职称“一步到位”,得益于去年9月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的高层次人才直接参评高级职称试点工作。在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指导下,青岛市出台规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宋斌通过该途径申报了2018年工程技术系列正高级职称,经过山东省工程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宋斌通过了正高级职称评审,他也成为海尔集团最年轻的拥有正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青岛试点这项改革后,包括宋斌在内的32人获得了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下放职称服务管理权限有关事项》,把“外地调入人员高级职称资格确认”权限和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


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已经将中小学教师、卫生等系列副高级评审权限下放到设区的市。2018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外地调入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确认”行政权力事项委托给济南、青岛和烟台三市进行办理,实现“当地办理、当地办结”。


此次将“外地调入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确认”权限全部下放给各设区市,明确自文件发布之日起,各市的外地调入人员高级职称资格,由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确认。省直单位的外地调入人员高级职称资格,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确认。


文件提出,将中小学教师、卫生技术、工程技术、经济、农业技术等系列(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的市。对其他申报人数较少、各市不足以开展评审的系列实行兜底服务,仍由省相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评审。



来源:新锐大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