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盐碱地上的园丁们

郑天峰

1957年,庆云县姚千村支部大力支持的姚千民中正式成立。它的创建解决了周围五十里以内——阳信、乐陵及庆云莘莘学子升学深造的渴望。

1958年,我在沧州一中毕业,应校长之邀来救教师匮乏之急。我去时两个班级只有两位五十来岁的老教师:一位是范忠良老师(照片前排右),他是解放前天津二师毕业的,业务精到娴熟,教学能力很强。另一位是周晓峰老师,1958年下半年因故离开学校。两个班(不是一个年级)三个教师都不够用,更何况剩下我们两人?虽然临时到小学借用一两个教师,但我们还是一人当俩人用。

1959年,姚千村支部书记兼民中校长姚思福同志(照片前排中间)代表学校参加了天津市教育系统英模大会(当时庆云县并入盐山县,直属天津市)。他在大会上做过汇报发言,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洋洋洒洒发言近一个小时。会后,专题报道在《渤海日报》上大字标题头版隆重刊出,把我们学校赞誉为“盐碱地上的一枝花”。

到了1959年下半年,学校扩充到三个班级。上级陆续分配来几位初中毕业生当教师,最后剩下三人(照片中后排自右到左依次是张树宗、李德宝、李景清)。在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都竭尽全力、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地工作。“姚千民中”停办后,同事们都离开了心爱的教育事业,只有我到1977年有幸又重返三尺讲台。现在,照片中有四人已相继作古,只有我(照片前排左)和李德宝老师健在。想起来,真怀念那艰苦战斗的岁月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