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波:教学最看重“书法语言”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双双摄影胡兵

“书法有着自己的语言,因为书法作品是书法家情感与思想的集中表现,作品本身存在着一个有生命力的表现体系。”杨宝波对于“书法语言”如此定义。

总结书法名家们较为认同的一种说法:书法语言,简而言之,就是从专业的角度,解读书法艺术,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其具有专业认同感。所以,若要书法作品的艺术性更高,便需要有其自己的书法语言。

这也是杨宝波历年教学过程中,最为看重的一点。“或者称之为‘魂’——书法不能仅仅有‘形’,那会经不起推敲。”他说道。

所以,杨宝波的书法课总是在基础知识之外,更多的涉猎书法艺术,他往往能够在一笔一划间,利用自己独有的书法语言告诉学生,这样下笔最好不过。“书法最初时往往是在模仿,此时有一位好的老师尤为重要——稍作指点便能有所进益,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一位学员坦言,在自学书法的过程中,很多模仿都是盲目的,落笔无神,往往不得其法,还会一笔多描。

对此,杨宝波解释,书法作品讲究的是一气呵成,书写时是提着精气的,过程不能间断,甚至是一笔以惯之,不能在已经写出的笔画上描摹修改,否则,笔画就失去其本身的面貌,有时会变得呆滞。“一笔之中有乾坤,这样的要求不仅是对书者技艺的考验,也是对书法语言特性的要求。”他说。

还有一些学员在练习过程中,对书法线条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杨宝波看来,跟书法“魂”的理解尚不到位有一定关系。他说:“我想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会,还能乐在其中,拥有自己的书法语言,此时的书法作品,才能有自己的灵魂。”

■杨宝波简介

杨宝波,生于1972年,德州市宁津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书协副秘书长、宁津县书协副主席,资深书法教师。

自2010年开始从事书法培训工作。本着因人施教、教学相长的理念,在系统讲授书法基本理论、基本技法的基础上,重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员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建立包容、开放的艺术鉴赏观念,并帮助学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使学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自身能力。

至2017年10月已举办各种形式的长短期培训40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中先后有22人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其中2018年有4人5次入国展;66人次入展山东省书协主办的展览,28次入展其他省市书协及文化部门主办的展览。已有10人加入中国书协,23人加入山东省书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