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十佳“最美家庭”杨丙文家庭——一家三代热心公益

□本报记者于春芝本报通讯员阎攀攀

2019年德州市十佳“最美家庭”——杨丙文家庭,一家三代4口人积极投身公益服务,弘扬新时代家庭观,发挥家庭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方面的重要作用。“我组织公益服务队伍,是被妻子毕兰红感染的。”杨丙文说,妻子是一名教师。 2006年,毕兰红曾任教于双语学校,对待家庭困难的学生,她时刻牵挂,总想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了解到几名住校学生没钱买菜时,毕兰红心里很难过。杨丙文得知后,在其任职的德州农业银行开发区支行发起募捐活动,自此开启了他的公益之路。

凭着对公益事业的热爱,2014年,杨丙文在妻子的倡议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创立了爱心公益组织“红马甲”,主要爱心志愿活动是走访慰问、扶贫济困。虽名不见经传,但从2014年至今,他们累计举办公益捐赠活动30余次,走访慰问辖区困难群众近千人次,捐赠现金15万余元,逐渐成为辖区内志愿服务活动的骨干力量。

与此同时,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成为杨丙文夫妻二人的牵挂。他们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学等知识,依托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付庄社区,发起了“德育大讲堂”,定时定点为辖区内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以及广大群众分享“创新道德教育”。通过拉家常、讲故事等接地气的形式,将孝亲养德、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传播开来,受益人群从三岁娃娃到耄耋老人。通过一年多来的坚持和努力,很多群体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有的走出了心理的阴影,有的摆脱了家庭的阴霾,有的重拾生活的希望。“孩子上完‘德育大讲堂’,回到家里主动做家务,在学校帮助同学,感觉更懂事了。”李心怡的奶奶欣慰地说。

志愿活动中,杨丙文也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和志愿者们一起送上老人们喜欢的食品、需要的生活用品,为他们修剪指甲、测血糖、理发、做饭。多年来,他凭着一颗热心、爱心,一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道热肠,始终活跃在志愿活动一线。十几年的公益之路让他收获满满:近年来,他先后获山东省最美志愿者、德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从事公益这么多年,杨丙文说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毕兰红和他一起准备周六“道德大讲堂”的内容、课件,多年如一日。只要活动需要她做个“贤内助”,她都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杨丙文周六上午定期在付庄小区开设“道德大讲堂”,开展公益服务活动。 86岁的母亲听说儿子在忙的事,坚定支持,并跟随他一起到敬老院。“陪那里的老人聊聊天,自己心情也好了。 ”母亲说,“做公益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收获大于付出。 ”

受父母感染,儿子杨德泉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并将“用自己的小爱温暖周边更多的人”作为自己的家风传播开来。他如今是蓝信封公益组织志愿者,常年为留守儿童提供书信陪伴服务。如今在禹城工作的他,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参加公益,传递正能量。

“多年志愿服务,零利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很多人问我这样做值得吗? ”杨丙文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快乐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值得不值得,只有坚持了才明白。多年的公益让我懂得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包容,什么是不忘初心。公益活动,让我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提升。 ”“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影响他人”,在开发区,杨丙文一家一直在这样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跟随他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而他也希望汇成更大的力量去付出,为这个社会尽一份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