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达人”赵伟:扎根科研一线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赵伟

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曾荣获德州市优秀青年、德州市首届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标兵、山东省第七届齐鲁巾帼发明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南通讯员张帆

作为平原县土生土长的科技人才,赵伟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福洋生物从事科研工作,这一干就是12个年头。在这12年里,赵伟从一个理论型的化学尖子成长为一名“实战型”的技术专家,一心钻研,有了傲人的成果,她又不遗余力地带领科研团队不断向前,用合作和奋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科技活力。

从化学尖子成长为技术专家

29日,记者在山东福洋生物制造工程研究院见到赵伟时,她正在神情专注地转动着显微镜,并将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记录下来。今年40岁的她,在福洋生物一干就是12年,从一个学校的化学尖子生慢慢成长为一名“实战型”的技术专家。

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她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家以玉米和玉米深加工为主业的高科技公司。工作伊始,面对既无高级人才支持又无先进研发设备的困境,赵伟没有退缩,而是一切从无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技术研发中。2008年,加入福洋第一年,她便牵头完成了公司9种变性淀粉产品的研发工作,还申请了两项国家专利。2009年,赵伟又牵头成立了40人的研发中心,先后建成8个实验室、2条高标准微生物中试生产线。

几年来,赵伟带领其玉米深加工发酵技术团队,创新优化变性淀粉、淀粉基新材料等多个新产品,颠覆了沿袭多年的葡萄糖酸传统发酵工艺,使一个普通的玉米加工企业跻身为全球最大的葡萄糖酸系列产品供应商,保持了企业在同行业技术的绝对领先地位,为企业和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民营企业的佼佼者。

专注科研推动公司发展

对于科研,赵伟倾注着自己的一腔热忱,虽然她清楚地知道科研“时间长、费力、结果难料”,但她却从未退缩,赵伟体验过科研中的美和喜,也品尝过科研中的苦和艰。

生物发酵是萄萄糖酸钠生产最关键的环节,筛选能缩短发酵时间的高活性菌种,是这个环节的瓶颈。2011年起,赵伟开始一个菌种一个菌种地筛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试验,一天筛选30个菌种,这一坚持就是五年,筛选菌种超过五万个。2015年,又一次复制熟悉的过程,却让她找到了那个梦寐以求的高活性菌种。2016年初,经历小试、中试等各个环节检验后,最终实现了产业化,使葡钠发酵时间从之前的35个小时缩短至22小时,产能比之前提高10%,每年公司产值提升8000多万元。“我庆幸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庆幸我选择了坚持而没有中途放弃,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

在公司的时间里,她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研发工作上。白天,她经常沉浸在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或一个试验步骤里,好多次下班后都被同事锁在实验室里。晚上依旧如此,用知识和成果不断推进公司研发工作的前进。

带领团队不断实现新突破

随着对科研的深入,赵伟意识到人才和科研团队的重要,“建起强大的科研团队,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她说。

早在2011年,她就曾十几次到上海拜访微生物发酵领域学术泰斗张嗣良教授,最终使企业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达成合作,建立了生物发酵联合实验室。2016年,她利用两个月时间,先后拜访、邀请15名正高级专家加盟,成立山东福洋生物制造工程研究院,成为我市首个省级注册的民营研究机构,也是全省首家生物制造领域工程研究院。

有了这些院所、专家的支持,赵伟带领企业科研团队成功申报了科技部的4个国家项目,包括2个863计划、1个国家支撑计划、1个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还开发了生物发酵新产品30余个。目前,已有“微生物法生产葡萄糖酸盐的控制方法”等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现在赵伟带领公司生物发酵技术团队,开发生物发酵新产品30余个,申请专利20余项。目前,已有“微生物法生产葡萄糖酸盐的控制方法”等10余项专利得到授权。在生物发酵领域,赵伟也已是“平原籍科技大咖”。由其主持开发的核糖、饲料益生素和葡萄糖酸钠领域的多项技术通过省科技厅鉴定,30多项课题通过科技部门鉴定,技术水平均达到了国际先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