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出台现代高效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五年行动计划

□本报记者邓静本报通讯员王长江张磊邓美平

“紧扣省委提出的‘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主题,我市出台《现代高效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全面实施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全力打造京津冀‘生态德州·放心农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平银表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一二三产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稳扎稳打,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日益强劲。

调优结构,加减法中谋效益

眼下,我市790余万亩小麦长势良好。4月22日,站在自家田间地头,夏津县郑保屯镇珠东村种粮大户牛洪海难掩脸上喜悦。他说:“还有1个多月,就能开机收割。我种了160.67亩优质麦,预计每亩比普通小麦增收145元。 ”

挖掘结构调整新动能是我省提出的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六大重点任务之首。粮食种植方面,我市把调优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强筋、弱筋等专用小麦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至31.3万亩。粮食生产事关全局稳定,调优结构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培育粮食生产新动能,我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上下功夫,坚持数量质量一起抓、产量产能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三夏”生产即将到来之际,走访种植大户,结构调整的亮点处处可见。在做好麦田田间管理的同时,禹城市房寺镇子轩家庭农场负责人孙永生,积极联系购买优质大豆种子,为夏种作准备。去年,孙永生参与禹城市5万亩省级非转基因大豆玉米轮作试点,种植了1000余亩大豆,亩均收益1025元。算上节省的肥料、人工等成本,与种植同等面积的玉米相比,多收10万余元。像孙永生一样,良好的收益,增加了不少农户的自发种植意愿。

除了经济效益,长远看,轮作还能产生良好生态效益。以玉米大豆轮作为例,每亩大豆可固氮8公斤,相当于尿素18公斤。每两年或三年,轮作倒茬一次,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今年,我市还将在陵城区实施5万亩大豆种植计划,在临邑县实施2.5万亩花生玉米间作种植计划。“抓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同时,我们将立足周边城市需求,全力支持杂粮、蔬菜、果品、食用菌、中草药等高效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郭平银说。

2017年,我市调减籽粒玉米20万亩,目前种植面积稳定在758万亩左右。 2018年,发展青贮玉米18.1万亩,发展豆类、薯类等作物18.6万亩,种植效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今年,在保证玉米产量稳定的同时,我市将继续鼓励发展饲用玉米、糯玉米、鲜食玉米等专用玉米,积极推广夏玉米大豆、夏玉米花生

等立体间作种植模式。

聚焦“四新”经济,狠抓三产融合

日前,在东君乳业的全资子公司——山东君君乳酪有限公司,工人正忙着加工发往北京的奶酪。公司从美国、德国引进先进生产线,设计年加工奶油奶酪制品3万多吨。据介绍,每公斤奶酪由10公斤鲜奶提炼而成,售价30至40元,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东君乳业集饲草种植、奶牛养殖,饮料和乳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为一体。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东君乳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是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典型代表。围绕“四新”经济,我市全力培育农业跨界融合新动能,实现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业态发展的动能转换。临邑、陵城智慧农业项目扎实推进;水发集团等124家田园综合体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稳健发展;禹城温氏集团4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齐河县雅培醇源牧场、临邑壹号土蛋鸡养殖项目等重大畜牧项目陆续投产……通过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一批农业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我市,产业资本的介入,激活了农业发展全产业链。与此同时,本土农业项目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武城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研发、育种、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八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把桑产业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各县市区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形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

“从‘新六产’示范主体看,它们都在农业‘四新’经济上有创新突破或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业态蹚出了三产融合的新路子,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连臣说。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61家,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2个、齐鲁美丽田园5个、山东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5个。

得益于“新六产”主体的科技示范带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悄然改变。夏津县瑞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建说:“只需按指令操作就行,用高科技种大棚真省心,能让我腾出更多精力去琢磨怎么把休闲采摘农业搞得更好。 ”合作社安装了物联网综合平台,作物在不同生长期所需的各项环境参数,可由智能监控系统精确把关。

根据《德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重点实施农业多功能拓展行动、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智慧农业创新谷”田园综合体项目等农业“新六产”重点项目,到2022年,培育5个市级及以上田园综合体,带动形成百亿级以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5个。

创新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撑起现代农业脊梁

“我们与山东良星种业合作,搞小麦良种繁育,每斤小麦比市场价高出0.2元左右。”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说。合作社入社农户达700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购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作业、统一销售农产品的“六统一”服务,并辐射带动了133个村的6万余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我市,数以万计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让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通过示范、组织和服务功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支持了广大普通农户,撑起现代农业发展脊梁。

截至目前,全市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1.6万家、家庭农场3603家,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913家,并评选推出京津冀鲁及周边城市“放心农场”67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直接原因是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推进,让经营者吃上“定心丸”。土地流转现象在我市早已存在,张连臣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我市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号召,深入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确权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农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这些改革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流转,成为农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厘清了农村土地集体的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经营者的经营权,让承包户能放心流转土地、经营者能放心投资土地。

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365万亩,占到农户承包土地的44%,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99.8万亩。通过深化农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2022年,我市将培育各类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80家和300家,新引进和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0家以上,全面引领小农户“进会、入社、上链”。“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复杂而敏感,实践探索中,我们会始终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寻求农业农村发展新增长点、新驱动力。”郭平银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