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童年鸽哨声


  □梁继志
   鸽哨声,不是鸽子的叫声,而是鸽子尾巴上的鸽哨,被气流灌进而发出的声音。那声音很是悦耳动听。
  说到鸽哨声,自然而然地想到农村老家的柳叔。柳叔,姓柳,兄弟6个,排行老三。清明节前往老家打电话,问候了父母的情况后,母亲忽然说起了柳叔,不知何故白天还挺好的,第二天天亮不见醒来,人就走了。母亲的惋惜之情,也让我沉浸在悲痛和回忆之中。借着周末回家探视,我特地站在乡路上,朝着埋葬他的公共墓地停留了几分钟。而后仰视着蔚蓝明净的天空,仿佛那只只鸽子正从遥远的天际飞来,那声声鸽哨正从曾经的童年响起。忽近忽远、高声低声地盘桓在头顶。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刚上小学的我,每每听到天空有鸽哨声,就会好奇地看着天空,一只只飞翔的鸽子,怎么竟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好奇鸽哨声,便喜爱起鸽子。那时村子里只有3家养鸽子,柳叔家养的最多最好,白色的灰色的居多,也只有他会做鸽哨。每次从他门前路过,总会偷偷地瞅瞅院子角门上,那左右两排的鸽子窝,听着鸽子发出唧唧咕咕的嬉闹声。有时也会看见柳叔,在自家院子里一手拿着刀子,一手拿着器物比划着。他一人过日子,身高马大却心灵手巧,有大把的时间饲养心爱的鸽子,摆弄鸽哨。这样的痴迷者,不知为何一直独身,早年有侄子帮着,后来侄子娶媳妇生子后,一家人出外打工了。农村承包地后,没几年他就患病了,地也不种了,靠吃低保度日。柳叔走了,他那手工制作鸽哨的手艺也带走了。没有传给后人,不免让人些许遗憾。遗憾之余,又欣读某报曾披露鸽哨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始终未见当年做鸽哨的我,后来也只是听父亲说起过。做鸽哨的原料当地取材,其实就是用苇子和葫芦。这些东西经自然风干后,再经过去皮、掏芯、做口、磨平、上漆环节后,鸽哨就做成了。制作原料和流程,我没亲见,父亲只是照葫芦画瓢似地一说而已。现在想,父亲不能详说,一是不知详情,二是柳叔也不会说给别人,更不会让别人亲见,这也算是一种家传手艺吧。其实简易的苇子鸽哨容易,葫芦鸽哨较复杂,最后用丝线将鸽哨固定在鸽子尾羽上,放出鸽子。飞行中的鸽哨被自然的风灌入,声音清亮,好似天籁之声。随着鸽翅起起伏伏的鸽哨声,使人心情十分愉悦。
  如今的乡村,已少有养鸽者,更罕闻鸽哨声,但那美妙动听的原生态鸽哨,并没有消失得无影无踪。自然交融出的美声,永远铭刻在我的心灵。它像一幅画,在我童年的那片天空漂浮着,漂浮成一只风筝,抑或一缕乡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