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隔不断对母亲的思念

□肖培强

光阴似箭。转眼间母亲去世25年了,思绪中母亲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她一生勤劳善良的优秀品德,舍己为人、宽厚仁慈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激励着我们当老实人、做老实事。

母亲刘敬珍出生在山东济宁,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仁义礼智信”崇尚有加。生活中无论吃饭穿衣,时时处处想的都是别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兄弟尚处于年幼阶段,只有父亲一人工作,家庭经济拮据。生活所迫,母亲以柔弱的身躯从事装卸搬运作业,与父亲一起养家糊口。下班后她还要做饭、洗衣、纳鞋底儿。为了省钱,那时她买来颜料在家支起大锅自己染布。记忆中,儿时常常一觉醒来,已是夜半时分,母亲仍在昏暗的灯光下缝补衣裳或纳鞋底儿。现在想来,母亲除了每天睡觉几个小时外,几乎就没歇着过。

童年,我们兄弟难免在外与小朋友怄气,一旦母亲知道,不由分说对我们抬手便打,并斥责我们惹是生非。母亲不护短的举动让对方或家长很是感慨。多年后,历经生活的洗礼,我才真正领悟母亲息事宁人、吃亏是福,看似痴人、实为贤达的做人真谛。“起小看大、三岁至老”是母亲的口头禅。在我们幼小的时候,母亲就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本分,要爱惜名声。“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扬名”也常挂在母亲嘴上。不论家庭生活多么窘迫,只要有亲友来家做客,母亲都会倾尽所有,将平时自己家舍不得吃的饭菜、饮品拿出来盛情款待,毫不吝啬。如今,我活了整整一个甲子,母亲的谆谆教诲依然回荡在我的耳边。

1951年,我们全家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德州,父亲性格内向、不善言表。面对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情形,操劳家务、协调邻居关系大都靠母亲打理。每逢邻居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全心全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家利益,热心帮衬。慢慢的,母亲所作所为打动了四邻,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几十年间,母亲在邻里之间以真诚换人心,以热情感化人,化解了无数的家庭矛盾。

1994年1月5日,母亲病故。噩耗一出,前往凭吊、慰问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出殡那天,街口、胡同、大院内外,到处站满了送别的人们。记得邻居大哥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四兄弟,肖大娘人好,这么善良的人走了,太让人心疼了……”说话间,声泪俱下,看得出他十分伤心。

如此场面不啻是对母亲一生培养树立的敦厚家风沐浴下,我们及后辈与人为善、以诚待人的肯定,更是对母亲普通身世不凡人生的客观评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