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

陈启忠

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一年一度风清景明时节,梨花风起,点点哀思。

记得年幼,每逢清明,父亲都要带上我们几个小孩去扫墓。几座孤坟淹没在荒草野径中,那里面埋着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父母——虽然我们素未谋面。

父亲去年最后一次领着我们清明祭祖,患有重病的父亲几乎走不动了,仍拄着拐杖,在我们的搀扶下来到坟前。父亲泪眼朦胧,对着先人抑或对着我们喃喃自语:“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父亲朴实而又哲理的话语让我们为之心动,无形中感觉到了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

父亲走了,长眠于他清明经常带领我们去的地方,这儿是他的家,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归宿。

小时父亲领着我们清明扫墓的镜头一一浮现在眼前。

扫墓途中,父亲肩扛铁锨、手拎祭品,边走边讲祖辈的陈年往事——他们如何来到这个乡村,如何遭遇乱世如麻,如何遍尝人世苦楚,如何艰辛创业起家,如何不幸离开人世。

父亲对我们讲得最多的自然是祖父——私塾先生的清贫迂腐,三下考场的晦气和落魄……年年讲、年年复,一遍一遍,永不厌烦。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待到砍枝锄草、翻沟培土,隐没在杂草间的旧坟顿然一新。此时,父亲以极其神圣的表情,摆上祭品,铺上麻纸,点燃纸钱,引导我们相继跪拜,口里念叨着请祖先保佑之类的话。

末了,还会燃一挂鞭。田野深处,纸烟四起,鞭炮声此起彼伏。

正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满坡哀思与尘埃。

因与祖辈并不相识,不谙世事的我们自然谈不上感情,也没什么哀愁,反倒因为这种肃穆庄严的满满仪式感,觉得好玩、新奇、兴奋。

每次扫墓归来,父亲总要意味深长叮嘱我们:“我讲的这些古,你们要牢牢记在心里”。而我们,总似懂非懂点点头。

如今,我又担当起了父亲的重任,每年的清明,领着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来坟前祭奠父亲,耳畔不由得又响起父亲的话:“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梨花风起正清明。父亲,我们来看您来了,你看见了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