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龙山文化

乐陵一带至少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农耕渔猎。然而,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与决口,大量泥沙淤积于地表,原始文化层被深埋于地下,给考古发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更久远的地下文物至今尚未被发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专家在乐陵境内陆续发现了五里冢、惠王冢(灰冢)、夷王冢等龙山文化遗址数处,揭开了这方土地上人类活动的原始面纱。

五里冢遗址位于乐陵市中街道五里冢村北30米处。冢为台形,东西长83米,南北宽31米,台高2.3米,为阜状。该遗址上层为汉代文化层,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出土有石斧、石镰等新石器时期的遗物;有骨锥、鹿角、卜骨、陶纺轮、鬲足等商周两代的遗物;还有汉砖、唐罐等。经专家考证,石斧、石镰等出土处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遗址的发现,突破了我省新石器时期文化分布界限,扩大了认识原始社会物质文明的视野,对研究乐陵历史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1977年2月,此遗址被时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王冢(灰冢)位于乐陵市南35里,杨安镇关王庙李村东南500米处。冢长55米,宽42.5米,高2.8米。清乾隆版《乐陵县志》称“惠王冢”“徽王冢”,又称“灰冢”。此址实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有:石斧、穿孔石斧、石镰、捻线坨、奁形器口、陶楼、陶鸡、陶豆柄、千秋汉瓦等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及观赏制件,极富生活气息。这是一处墓葬和多种文化因素的遗址。其中陶楼、陶鸡二件,已被山东省历史博物馆收藏。该村南有一小丘,传为夷王冢,与惠王冢统称二王冢。

据考古研究,龙山文化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之前的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和种类均大幅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此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逐渐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大部分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龙山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黑陶文化”。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当时人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渔、蓄养牲畜,有骨卜的习惯。历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渊源,都与龙山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摘自《乐陵春秋》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