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杜海霞建议 乡村振兴 要让田间地头路畅通

□本报记者王贺王志伟

“去年我关注农村的水,今年关注田间的路。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把农民群众的期盼带到会上来,是我的责任。 ”作为省人大代表、夏津县双庙镇范楼村党支部书记的杜海霞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乡村振兴有关问题上。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省人大代表,近几年杜海霞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群众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当地土地规模化种植和特色种植搞的风生水起,种植土地从300亩增长到了500亩。如今周边20个村的扶贫任务也由这个合作社承担了起来,但在发展中,合作社也遇到了许多瓶颈。

    2018年,杜海霞当选新一届省人大代表,首次参加省人代会,她提交的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一年来,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其中也包含着杜海霞这位普通人大代表的一份汗水。今年她再次带来3个建议,关注内容分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农村教师待遇和大运河复航,其中农村公路建设是她最关心的一项。

    “‘村村通’路面较窄,大型农机具通行不便,合作社发货时,货车常常到不了地头,要靠小三轮车一趟趟往大货车搬运。一些田间地头根本没有硬化路,赶上雨雪天气,大小车辆都无法通行。农民抢收、抢种,争得都是黄金时间,路不好造成的损失太大了。 ”杜海霞说,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农业规模化经营增长到一定水平就会遭遇瓶颈。她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省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但经过10余年的运行,目前大部分农村公路已超期服役,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养护经费投入不足,农村道路损坏问题十分严重。同时,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国家“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集约化经营、机械化耕作已是大势所趋,但现有农村道路的承载能力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杜海霞建议,为更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集约化经营和农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省直有关部门要搞好调查研究,合理进行规划,统一标准和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拓宽改造农村公路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路,降低农业生产的运输成本,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最实在的支持和帮扶,推动农村新型经济主体更好更快发展。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