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种养结合发展高效循环农业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姚向阳马乾

    日前,记者来到平原县王凤楼镇佳和种养区的农场里,放眼望去,连片的麦田绿意盎然,延伸到远处的一排排红色的房屋,宛若一副田园风景画。种养区负责人任万健告诉记者,他的农场现有耕地320亩,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去年秋天,玉米亩产750公斤,一亩收入1400元,比其他农户每亩多收100元,一季玉米农场多收了3万余元。任万健笑着说:“这些钱可都是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帮我‘捡’来的。 ”

    原来,在2013年,任万健建了一家养殖场,养了上万只鸡,鸡粪处理成了大问题。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任万健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上了一套鸡粪发酵处理设备。有了这套设备,把鸡粪进行干燥和无害化处理,鸡粪变身有机肥用于自家农田,地肥了,粮食产量自然提高了。而且,自从用上自己生产的有机肥,他的农场里就再也没有使用化肥,农药也基本不用了,小麦每亩能增产3%,玉米每亩增产4%。无公害的粮食获得国家认证后,价格也提高了。

    任万健的养鸡场规模庞大,干净整洁,闻不到丝毫臭味。这里的鸡住在一层一层“楼房”里,鸡排出的粪便落到每层“楼”的传送带上,传送带把鸡粪运送到发酵罐内,发酵罐内的鸡粪经过好氧发酵,再经过堆积沉化和精细化加工,就成了有机肥。“这些肥料再根据碳氮比例,进一步发酵45天就能生产出不同配方的有机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农田。 ”任万健说。养鸡场每年生产有机肥近万吨,包括大田肥、生物菌肥和韭菜专用肥,除了用于自家农场的农田,还对外出售,每年还可增收50万元。此外,鸡粪发酵产生沼气,经过脱硫输送到沼气发电机组,就可以发电。这样一来,养殖场、农场取暖、做饭所用电费开支也节省了下来。一套鸡粪发酵处理设备上联养殖业,下促种植业,成了高效循环农业的重要纽带。

    在平原县,拥有畜禽粪便发酵设备、可生产有机肥的养殖场有21家,有规模化生产车间30个、生产设备40套,每年有70%的畜禽粪便用来生产有机肥。这些养殖场与农场合作,实行生态化种养和产业化经营,种养规模达到2万亩,不仅增加了收益,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还能有效缓解多年来化肥使用造成的土壤酸化板结,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此外,全县建有大型畜禽粪便及秸秆沼气生产设备3座,沼气池近100座,每年产生沼气2万立方米,可满足1000余人生活需求。平原县积极发展种养结合,生产有机肥替代化肥,带动农产品绿色生产,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发展路子。“下一步,平原县将在农业经营主体小循环的基础上,探索县域循环大模式,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农牧产业、有机肥加工、农牧业废弃物收集加工等配套服务措施,形成绿色农业新业态。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凯章介绍。平原县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并配套粪污收储运设施,对畜禽粪污进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加工生产有机肥,并将有机肥施用于县域内的蔬菜大棚、果园、种植基地等,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京津冀市场,实现县域内农牧结合,打造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实现绿色发展。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