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县2018年一年增收帐

常家镇水肥一体化助农增收
尚堂镇南侯村村民在采摘园务工
崔口镇渔网编制促增收
东辛店“绿风”蔬菜成抢手货
渤海路街道郭楼村马双平组装扫帚
中丁乡绿色瓜地长出“富裕果”


  阅读提示
  2018年,全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随着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活动的普遍开展,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正在各地涌动,农村经济发展焕发出巨大活力。
  农民朋友有啥新收获,来年有何新打算?农民算小账,小账连大账,辛苦一年,一笔笔增收账折射出农业农村的新变化。



产业扶贫对路子 增收致富有法子


  尚堂镇讯 (从晴晴)寒冬时节,尚堂镇南侯村的天气虽然已经不再火热,但脱贫致富的产业线依然如火如荼:竞相挂果的西红柿植株、种植大棚积淀养分的石斛种苗、热火朝天的合作社作物育苗……如今百花齐放的特色产业,都是镇村干部共同努力下为群众带来“真金白银”的民生工程。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尚堂镇按照“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扶贫体系,将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南侯村紧邻双龙湖水库,建有沃森石斛种植示范园、水发田园综合体、石斛小镇核心区等龙头产业基地,我们通过用活资源优势,壮大龙头产业,将南侯村作为了产业扶贫的重点村。 ”尚堂镇常务副镇长刘向荣说。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飘进庄稼地里,往年李学良的妻子都会放下锄头进入“冬歇期”,而今年她早早就专心待在家中为丈夫和女儿的康复做打算了。“我老伴儿因残导致行动不便、表达不清,闺女烧伤严重,不能行动,当时在村里属于贫困户队伍里的‘老大难’,如今村里引进了铁皮石斛种植,我们家的4.2亩地都流转出去了,既能得到不少分红也多了个家门口工作的机会,成为了脱贫增收的带头人。 ”李学良的妻子介绍道。

李学良一家的脱贫路是南侯村的众多贫困户走准产业路、力拔贫困根的缩影。按照“见效快、可持续”的要求,尚堂镇在谋划产业、选择产业、发展产业上,眼前和长远两手抓,短线和长线产业同步走,找准路子,贫困户手中的“农家碗”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铁饭碗”。

为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尚堂镇突出抓好石斛种植,光伏发电、土地流转及民俗旅游等产业,共带动1490户2718人脱贫增收。 2015年以来,南侯村共投入省级专项扶贫资金40余万元,分别与沃森农业、惠丰公司合作,累计收益13万元,带动167户358人脱贫增收。据悉,为了解决贫困户家庭缺乏劳力、有田无人种的问题,南侯村党支部依靠土地流转、产业项目、盘活集体资产、有偿服务和新风公益基金等五条路径,领办创办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贫困户增收,以每亩地每年1000元的价格,入股农民55户,总入股面积200余亩。

同时,为了保障贫困户实现可持续性增收,南侯村积极响应上级政策,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这把“三农”新钥匙,发展乡村旅游。为补齐发展短板,南侯村完成了村内5条主道路的绿化硬化亮化,绘制了墙画3000平方米,设置了雕塑27个,修建了观景亭台、高清大屏幕、景观柱灯等,墙绘绚丽、雕塑鲜活,全村内外实现了大变样,成为尚堂镇6个省级美丽乡村之一,也为绿色旅游扶贫趟实了路子。“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老大难’,只有找准路子想好点子,持之以恒抓产业,老百姓才能鼓起钱袋子。 ”尚堂镇党委书记黄向阳说道,“下一步,我们将拿出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将产业扶贫作为关键,以更实在的举措护航,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