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苇河

王河北

家乡的苇河,准确地说位于我们王坊村的东面。2016年春天,王坊村搬迁到梁河社区,按方位说就是村南了。因为苇河在我们村东拐了一个牛梭子弯。

好久没有去苇河看看了,周六下午,也没什么要紧事儿,便独自一人徒步去了那里转转。

苇河原名漯河,也许是因为两岸芦苇丛生的缘故,才改称苇河。它是禹城市历史悠久的排涝河道。据说大禹治水的时候,这条河就已存在,是专为黄河泄洪的一条河流。它的河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千百年来,滋养着两岸万物。老百姓靠它灌溉农田,渔民靠它打鱼,乡亲们常称它为“宝河”、“母亲河”。多年来,它很少干涸过。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节假日、放学后、周末,我总要和小伙伴们一块到苇河边玩耍。那时候的苇河边芦苇丛丛,两岸一片荒凉,杂草丛生。高低不平的盐碱地,白茫茫一片,根本不长庄稼。荒芜的土地,生长着很多叫不上名的野草、野菜。这片荒凉的土地,却成为我们孩子们玩耍的天堂。春天,我们到这里采野花、打野鸟,在河边追逐、做游戏。夏天,我和伙伴们到苇河里戏水、摸鱼、抓泥鳅、比赛游泳、打泥巴仗。秋天,到苇河边拔草、拔菜、捉迷藏、比赛爬树摸鸟蛋。冬天,到苇河里滑冰、抽陀螺、打雪仗。我们每次玩得都是那样不亦乐乎。

说到岸边的芦苇,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它顽强的生命力。芦苇的生长不需要任何人去打理或是照顾,都是靠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来抵抗大自然的旱涝风霜。每年春暖乍寒的时候,苇河的雨后芦笋芽,可做人们的盘中美餐。五月端午节前后,人们总会用苇河的苇叶来包粽子,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十月至十二月,芦苇花开的时候,河床上特别好看。远望白茫茫一片,朴素洁白,银装素裹,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成为冬季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早年间老百姓盖房,都用芦苇打成苇箔,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制成芦席,铺到炕上或床上,。用芦苇制成扫把,或自己家中使用,用不了也可卖到王坊街采购站或王坊集市贴补生活。

眼前的苇河,已和我印象中孩提时大不一样了。河两岸原先的大片盐碱地已不见了,被开垦起来。原来岸上大片淤泥堆成的河堤,也都种上了一片一片的白杨树,还有的开垦成责任田,种上了小麦、棉花等农作物……

唯一没变的,是苇河两岸依然茂密地生长着的一人多高的芦苇丛。还有各种鱼虾、野鸭、野鸡、白鹭、灰喜鹊,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水鸟,纷纷在这里筑巢抢地盘。这样的景色,让我仿佛又找回久违的儿时感觉,过去一幕幕的景象再次浮现在眼前,我似乎又进入了儿时那童话般的世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