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的“博士村”

□孙秀立

在禹城市梁家镇,有一个只有121户人家、456口人的村子,就是这个小村子,因自改革开放以来,考出了22名大学本科生、6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而轰动四邻八乡,被誉为“博士村”。这个村子,就是东店。

东店村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力耕种、勤诵读”的传统可追溯到明朝初年。当时,村里开设私塾,曾经出过秀才和拔贡,可谓“书香氤氲、人杰地灵”。自古至今,东店村一直建有自己的学校,日子再难也没有中断过。1998年,随着我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东店学校合并到条件更好的镇上。

多年来,在东店任教的教师不少,而最让东店人由衷钦佩并至今念念不忘的,是1968-1984年间在村里任教的张忠孝老师。在大家眼里,张老先生不仅课上得精彩,而且人品好、见识广、学识渊博,精通琴棋书画,还会做陶瓷,能自制电影幻灯片……他的博学多才让村民们大开眼界。他也因此在东店及周围几个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任、爱戴和格外敬重,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找他商量,谁家有事,也愿意请他拿主意。大伙都说,咱不知道过去的秀才啥本事、啥模样,可这张老先生咱是真服气,咱把孩子送到张老先生跟前,一切都放心啦!

从东店村走出去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振波博士,就是张老先生的铁杆“粉丝”,也是东店学子的优秀代表。据王振波博士说,他从小就喜欢到张老先生家串门,耳濡目染,受张老先生的影响最深。虽然他的基础并不很好,可父辈们没能实现的夙愿、自己打心眼儿里对张老先生那种崇高境界的向往、以及家里突遭变故自己面临失学时,全村人凑钱让自己上大学的场景,王振波牢牢地铭记在心里。从专科到本科,从硕士到博士,他从不言苦,从不懈怠。最终,这位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凭着坚韧不拔的追求和锲而不舍的努力,进入了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和战略规划,很多成果进入了国家最高决策层。这,是东店的骄傲。在王振波这位榜样的影响和带动下,东店村越来越多的孩子立志成才、勇攀知识高峰,就连王振波已结婚生子的妹妹,也毅然重拾课本,全力备战研究生考试。

多年以来,东店村形成了一个好传统,就是帮教不帮懒。“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像孤儿王振猛,怕连累别人,多次要辍学打工,他的伯父和叔叔为此发脾气,训斥他:“你只管读好你的书!学费的事、吃饭的事,由我们担! ”村里还出现过兄弟姐妹担心家庭负担不起、互相推让上学机会的,也都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东店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克元说,村里一直对考上学的孩子进行奖励,虽然奖金不多,但村民看重的是这份荣誉。今天的东店人,供孩子上学的心气高、劲头足,各家各户不光比谁家日子过得好,更比谁家的孩子学习好。崇学重教在东店村已经深入人心、蔚然成风。“最是书香能致远”,一代又一代东店读书儿郎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徜徉。东店村口的那棵老槐树,几百年来生生不息,守护着这片土地。优秀的传统和质朴的民风,孕育了耕读传家的家风,形成了崇学重教的良好村风。走进东店,我们不仅能看到井然有序、整洁通畅的街道,能体验到和谐融洽、邻里相亲的情谊,更能够感受到东店的乡亲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书明理、豁达通透,安居乐业、幸福悠然的人文氛围。“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学有所成的东店人走出东店后,不忘反哺家乡。王振波博士描述的东店远景令人向往,他说:我们在外的东店人已经商议好,要传承好村风,办好文化学堂,做好本村及周边的产业规划,做出新特色,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让家乡父老的生活更加甜美富足。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崇学重教的东店村,正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处处祥和、人人向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