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宏:“干纪检就要为百姓办好事”

“干纪检就要为百姓办好事”——访德州市纪委原副书记王义宏

□本报记者张晓航本报通讯员张崇熙

在2个多小时的采访里,68岁的王义宏一直坐得笔直,声音洪亮,思路清晰。他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当过兵,干过供销社,最终把自己最长的岁月、最美的年华献给了纪检监察事业。

1987年,德州地区监察局成立,迫切需要政治文化素养高、能干事的干部,地委组织部选调当时在地区供销社任职的王义宏到地区监察局工作。

对于这个安排,家人和朋友都不看好,因为当时供销社有地位,福利待遇好,工作也顺手,为啥要去一个“一穷二白”的新单位?但王义宏很坚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

1988年初,王义宏正式任职地区监察局案件审理科副科长。初到新单位,他发现条件比想象得还要艰苦,没有办公用车、设备简陋,办案就靠一辆自行车、一个本子、一支笔。更难的是监察工作当时不受重视,查案时常常遇到阻力。但,这些都没有动摇王义宏做好工作的决心。他常说:“我见不得不良风气,干纪检,就要为百姓办好事,为群众讨说法。 ”

至今,王义宏对办理的第一个案子记忆犹新。柴油在那个年代属紧缺物资,有计划内指标,于是有些人便钻空子、走后门拿指标,倒卖盈利,让群众深恶痛绝。查办这个案件的任务交到王义宏手上。他挑选了几位同事组成“石油专家组”,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昼伏夜出、进村串乡,扮成油贩子去接触“油耗子”,取得对方信任后,搞清了柴油指标的来龙去脉;又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查账、政策攻心等方法,突破关键的“油老虎”,形成了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完整牢固的证据链;同时,克服来自多方的压力与干扰,最终成功结案,“油老虎”和“油耗子”受到应有惩罚。此案一炮打响,树立了纪检监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王义宏说,在纪委工作的19年,经手了上千件案子,每次办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每次都扛了下来,最终看到正义得到伸张,感觉经历任何艰辛也都值得。

采访时,王义宏多次对自己的同事和家人表达了感谢。他说:“当时,我们有句话叫‘只要案件上了手,家人干部都辛苦’。办案人员办案时作息都是不规律的,时常对家人隐瞒行程,有时候很多天不能回家,同事和我的家人都付出了太多。 ”

2007年,王义宏从市纪委副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之后,仍然非常关心纪检监察工作,常常到机关单位、学校为干部和师生授课。

谈到近几年纪检监察领域的变化,王义宏深感欣慰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正风反腐力度日益加大,监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治生态愈发清明,整个社会风清气正,这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