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刘光柱:激发内生动力 带村民走上富裕路

□本报记者张志宁

11月30日,武城县四女寺镇和丽社区阮庄村绿色蔬菜高科技大棚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不仅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3万元的收入,还能通过项目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

和丽社区共有吕庄子村和阮庄村两个村庄。2017年3月,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高静和扫黄打非工作科副科长刘光柱被派驻该社区任第一书记。他们以产业增收为重点,以文化建设提志气,提升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庄的发展质量和内涵也进一步提升。

凝聚组织合力,挺起扶贫攻坚主心骨

和丽社区共有村民256户、1011人,其中贫困户55户、147人。虽然进驻前对扶贫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但这一数字还是让高静和刘光柱吃了一惊。进驻伊始,他们对村里的产业、致贫原因等一一调研,寻找发展致富的固本强基之策。“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我们要通过抓党建促村建、抓党风带村风,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静说。

针对两村党组织党员活动不规范、发展思路僵化的现状,高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并带领党员干部到淄博、泰安等地学习,开阔眼界思路,凝聚发展共识。制作共产党员户牌,在增强党员荣誉感、责任感的同时,让他们亮身份、明职责,接受群众监督。吕庄子村的老党员张春青不顾身体不便,风雨无阻拄着双拐交党费、听党课,这一感人事迹被省市各级媒体报道。如今,“党员身份”已成为金字招牌,为群众服务已成为自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两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并双双被武城县评为红旗党支部。“高书记他们真是党的好干部,时时刻刻把贫困户放在心上。 ”吕庄子村29岁的村民赵金虎患肾功能衰竭多年,没有劳动能力,需要定期服药。了解这一情况后,高静帮他申请了低保及民政特困救助款,协调爱心企业捐款,并为他父母在扶贫车间找到工作。赵金虎坦言,通过帮扶,不仅让他家的困难得到缓解,更坚定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

结合实际明方向蹚路子,新型产业扶贫模式打开致富门

虽然已值冬季,但位于吕庄子村的晟泽生态桃园合作社桃园项目建设基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桃林间的空闲土地已全部起垄,50余名村民正进行黑参、白术等药材种植。“这两种药材喜阴且产量高,亩均利润达6000元以上。如果行情好,就带乡亲们一起种植。 ”合作社负责人郭东清说。

吕庄子村和阮庄村虽然都是省定贫困村,但村情却有很大区别。近年来,吕庄子村借力四女寺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并建设了水上生态村项目,但旅游产品较为单一。高静邀请市旅游局、市林业局、浙江大学等单位及高校院所专家多次作指导搞规划,请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调研,帮着制订帮扶规划,指导村庄走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之路。她邀请致富能人郭东清回乡创业,在村里成立晟泽生态桃园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进行桃树种植。该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劳动用工协议,农忙时到合作社参与农业生产。

为确保阮庄村永续脱贫,高静指导村里上马光伏产业扶贫项目,让贫困户稳定增收。今年又申请50万元项目资金,流转土地建设绿色蔬菜大棚。新型产业模式不仅让两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还有力提升了造血功能,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建设富美村庄,高静协调资金120余万元,对阮庄村路面进行硬化,并安装路灯,方便了群众出行。

扶贫先扶志,先进文化提振致富奔康精气神

如今,每到晚上,阮庄村的村民便聚集在村文化广场休闲健身。“以前想活动没地方去,现在修好了活动场所,我们可要好好乐一乐。 ”该村村民张保山说。

高静和刘光柱在调查中发现,虽然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精神贫困是重要根源。为此,他们决定扶贫先扶志,以先进文化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进驻伊始,他们便建立村规民约,更换充实“四德”榜,并建立好人好事榜。通过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引导群众,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为提升村庄文化内涵,高静邀请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师生来到阮庄村绘制文化墙,既美化了环境又让村民时时处处感受文化的浸润;联系省、市、县级文化部门建立村庄阅览室,为四女寺镇礼仪小学捐赠图书;邀请市杂技团、市歌舞团多次前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在积极请进来的同时,高静还带领孩子们和贫困户到德州大剧院观看演出,让他们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带领儿童及部分家长到市体育中心观看全国机器人大赛开拓视野。邀请省市各级媒体及市摄影家协会到吕庄子村采风,进一步激发村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现在,他们又着手在吕庄子村建设村史馆,激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归属感、认同感,打造有文化底蕴、记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文化帮扶,村庄文化气息更浓了。现在不但讲文明讲礼貌的新风尚蔚然成风,更为重要的是为村民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书记我们想再留两年。 ”吕庄子村村委会主任张玉坤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