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好家风的底色


  说起“家”这个字眼,每个人都有一种特殊情怀。有人说,家是落日余晖下的袅袅炊烟,家是生活里的柴米油盐。而在我的父亲那里,“家”就是用爱之名践行着孝道、奉献、担当和责任。
  我来自农村,我家在当地小有名气。“名”从何来?其一因为我们家孩子多,有姐妹六人。再就是我父亲是一名残疾人,但他正直、善良,在当地声望很高。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小时候,我就发现父亲不喜欢吃苹果皮,我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和奶奶说起,才知道其中的故事。那时爷爷在外地工作,只剩年仅7岁的父亲陪伴着生病的太爷爷居住,每天晚上睡觉前父亲便给太爷爷削一个苹果,而父亲就只吃剩下的苹果皮,这一吃就是三年。我想,这种心中有爱的情怀应该不亚于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吧。
  如果说父亲的孝值得传承的话,那么父亲对待工作认真敬业、对待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应该值得发扬。父亲是一名教师,在41年的教学生涯里他一直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教育着一批一又一批的学生。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每逢春节,我们家总会迎来一位喊着“王老师,学生来给您拜年了”的客人,他曾是父亲的学生,那时家庭贫困,几度打算辍学务工,是父亲多次到他家中向他父母做工作,并在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帮助他交纳学杂费,还经常带他回家吃饭,送他衣物。激励他:无论如何,不要放弃学业,只有努力求学,才会有所作为。正是有了父亲的鼓舞,才给了他继续求学的动力,现在这位学生不但事业有成,而且已走上领导岗位。他曾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王老师既是我的师,又是我的父。 ”
  父亲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故而常常为学校普及义务教育到处写标语。虽说写字容易,但往两人高的院墙上写标语,这对腿有残疾的父亲来说,那是难上加难的事,可父亲并没有退却。现在,我还常常忆起父亲在操场写字的那一幕。寒冷的冬天里,父亲在高四米的学校影壁墙上写字,看着父亲站在高高的架子上,费力地爬上爬下,不畏严寒,一笔一划,认真写字的样子,突然感觉父亲的形象好高大,内心的骄傲与自豪油然而生。当看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几个大字慢慢呈现在眼前,我热泪盈眶。它虽写在墙上,但父亲的认真、担当,对工作热爱、奉献的样子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的母亲是一名下岗工人,可以说是父亲凭借一己之力,养育我们姐妹六人,供我们读书,助我们成人,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更是指引着我们这个小家成为如今令人称羡的党员之家。现在我们姐妹六人都早已走向各自的岗位,而父亲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坚定不移的责任担当,也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父亲的点滴小事,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让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的我们,无时无刻不被爱的气息包围,然后相继变成了父亲的影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片肺腑之言,感恩不是为了报恩,因为父母的恩泽我们无法回报,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铭刻、去永记、去传承。现在想来,这也许是家风使然。家风,我们虽没有高深悠远的事迹留下,但我们却有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是爱的力量,传递无限的正能量,不断地激励着我们的奋进。家风是灯,照亮人生之路;家风是路,指引我们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王慧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