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消费市场大数据看德州市民生活大变样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
  改革开放40年,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消费市场的变化是最直接的感受之一,从收入主要用于解决温饱问题,到计划经济,经历了非国有经济蓬勃发展,再到现在的全民网购,40年间消费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3日,德州市统计局发布消费市场变化简述,对40年间的消费变化进行了全面回顾。



4个阶段看发展
回顾40年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德州消费品市场大致经历了起步、成长、壮大、转型升级四个发展阶段。



  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1989年)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是供不应求,表现为“短缺经济”,许多基本生活品凭票供应,消费面十分狭窄,居民的全部收入主要用于解决温饱问题,消费支出基本围绕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进行。
  早期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大多是以路边市场、露天地摊等方式出现。197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城乡集贸市场331个,成交额1.29亿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商业改革,调整了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购销体制;改变社会商业结构,通过实行经营责任制、经营承包责任制和“改、转、租、卖”等方式,将一些适合集体、个体经营的国营小型商业、饮食和服务企业转为集体或个体所有,鼓励支持集体、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商业发展,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成分、多渠道的商业流通网络开始形成。
  198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5 比1978年增长了4.8倍,城乡集贸市场420处,成交额6.9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3倍。



  成长发展阶段(1990年-1999年)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基本思路,消费品市场进入成长发展阶段,消费市场体系初建框架,重点培育和建设了一批辐射范围广、影响力大的商品市场,经营业务逐步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经营方式也由零售逐步转向以批发为主、批零兼营。过去商品集中统一管理的流通格局被打破,非国有经济商业异军突起,打破了公有商业的“一统天下”。新型流通业态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少流通环节的“三多一少”的流通格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消费市场基本告别短缺,迎来商品供应充足、物价长期稳定的买方市场时代。199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0.7亿元,1990年-1999年间年均增长17.8%。



  壮大发展阶段(2000年-2009年)

  随着交易市场数量持续快速增加,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市场间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催生了德州交易市场趋于规模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随着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市场成交额不断攀升,经营方式也趋于成熟,既有辐射力较强的专业市场,也有品种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市场,商品流通业迎来了持续、稳定、全面的增长阶段。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商品规模不断扩增,市场软硬件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种类繁多、品种丰富、琳琅满目的商品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高档消费、假日消费、绿色消费,生活的富足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演绎着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推动消费品市场加速发展。德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9年为567.0亿元,2000年-2009年间年均增长17.7%。



  转型升级阶段(2010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演进,原先以量的扩张、粗放经营、拼成本的市场经营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德州也与全国一样,消费格局逐步走向实物展示与虚拟展示、传统销售与网络营销、现场交易与网上交易、物流中心与信息中心及商务中心相结合,网下有形市场与网上无形市场相融合的新型消费模式。
  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全面提升消费品市场的竞争力,消费品市场保持着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稳中向好的良好趋势。201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千亿元大关,2017年达到1537.1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数百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