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民生热点 彰显监督力量

□本报记者王志冕董建新本报通讯员时波

11月21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联组会议举行,对我市拥有立法权后出台的首部实体性法规——《德州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这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联组会上,常委会委员和列席会议的省、市人大代表组成“考官团”,直击民生热点,向城管、交警、规划、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问前做足功课,梳理民生关切

专题询问该“问”什么、怎么“问”?为此,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今年2月,《德州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正式施行,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明确依据,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条例实施时间较短,尚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在涉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仍需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把它作为本届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的内容,就是要大家群策群力,更好完善条例,让城市管理更精准、让市民生活更舒心。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璞平说。

为了问出实效、不走过场,10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由主任、副主任带队,组成了5个执法检查组,对13县市区进行了全覆盖式执法检查,梳理出群众关注度较高的16个问题。陈璞平说:“这些问题都是在反复征求意见、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市民普遍关心且带有普遍性的难点热点问题,我们力求使专题询问问到‘点’上。 ”

询问开门见山,应询务实诚恳

询问采用一问一答方式进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围绕城市小广告整治、破解停车难题、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民生热点内容展开深度询问,成为此次询问的一大亮点。“小广告是城市‘牛皮癣’,条例第30条至33条对户外广告尤其是垃圾广告进行了严格规范,但在城市的小街小巷、楼宇楼道,办证、刻章、贷款等小广告还时常出现。请问城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遏制这类问题产生?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立军询问。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孙九鹏坦言,整治城市“牛皮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稍有松懈就会反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完善整治工作各项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更加注重部门协作配合,疏堵结合清除管理盲区,坚决做好小广告清理整治工作。 ”孙九鹏回答。

询问现场,多位委员围绕“有车难停”展开提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马绍省围绕规范交通秩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内容向公安交警支队政委张书栋发问。在得到答复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永华接续追问:“条例对城镇道路施划停车泊位和停车管理作了规范,但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中心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依然突出,请问公安交警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加以解决? ”“我们将尽快出台管理办法,进一步挖掘停车资源,优化停车空间布局,逐步解决市区停车难题。 ”张书栋表示,交警部门将积极鼓励倡导有条件的单位面向社会开放内部停车位;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停车场,制定差别化收费标准,以经济手段调整停车位数量,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停车需求。“当前,便民市场、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配建不足、布局不合理问题日益突出,给群众生活造成极大不便,请问规划部门将如何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蔡朝贵剑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问题。“我们已将便民市场规划纳入规划编制及规划管理,确保做到每个居住区设置有不少于2处便民商业用地,每个小区设置一处便民超市,方便群众生活。 ”市规划局局长许健回答。“占道经营、流动摊点有方便市民生活的方面,但同时也影响了交通安全、破坏了环境卫生,条例对此也作了严格规范、提出了疏导要求。请问城管执法部门是如何贯彻、解决商业摊点‘遍地开花’问题的?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潘建接续提问。“我们将按照‘能设则设、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规范管理’的原则,设立摊点便民疏导区,引导流动摊贩规范经营。同时,继续强化执法管理,坚决取缔占道经营行为。 ”孙九鹏回答。

在发展城市公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长远规划?如何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整治?怎样解决背街小巷、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局面?“出题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答卷人”重点突出、态度诚恳,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委员们争相提问,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

询问不止于“问”,更要跟踪问效

专题询问始于“问”,却不止于“问”。“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形式,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法定方式。专题询问是针对特定问题专门组织的询问,询问的主题更加集中,监督更有针对性,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的力度更大。 ”陈璞平明确表示,专题询问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要对询问情况进行梳理归纳,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办理意见,交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办理。相关委室要加强跟踪督办,抓好总结评估,确保专题询问问出实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市政府将以‘闻过则喜’的态度,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全力以赴推进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人民群众打造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 ”副市长范宇新在表态发言中如是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