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历史上的运河神祠(一)晏公庙:德州最早的运河神庙


  张明福
  德州在明清时期是典型的运河城市,也是水神信仰较为盛行的地区之一。在官方“治水”、“保漕”的观念和文化传承中,运河水神系统逐渐形成和确立;同时治运、保漕的政治目标和神道设教的文化控制手段使得这一时期正祀河神大量出现。众多与运河有关的神灵在运河区域出现并传播,成为河漕官员、地方官吏和当地民众共同崇祀的对象,不仅说明远去的那个时代的科技落后与人们思想意识的局限性,更是有着显著的官方政治色彩和运河文化特色。
  德州晏公庙位于小西门外的运河东岸,建于何时已难考究。但从明嘉靖《德州志》与万历天启《德州志》均有记载来看,可以肯定它是德州运河神庙中最早的庙宇之一。
  晏公名戌子,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他:元朝初年因文采出众应选入宫做官,任文锦局堂长。后因病回乡,在船上奄然而逝。船还没到家,家乡人却看到他骑着马奔跑在田野上。运尸的船到家后,乡邻们听说他去世了,都惊骇不已。于是,打开船上的棺木,里面一无所有。乡里父老认为晏戌子成神了,便立庙祀之。从此,晏戌子经常有灵显于江河湖海,水上遇到风波汹涌,商贾只要大喊他的名号,就会水途安妥,风平浪静。
  晏戌子被封为水神与朱元璋有关。据说朱元璋与张士诚在长江上大战时,派出的大将徐达屡战不利,朱元璋扮为商贾亲率冯胜等10人驰援。顺流而下,江风大作,船翻了。朱元璋非常惶惧,乞神保佑。忽见一个穿着红袍的人,拉着船拖到江岸上,朱元璋问:“救我者谁也?”这位穿红袍的人说:“我是晏戌子。”
  朱元璋称帝后,封晏公为“平浪侯”。后来又册封为“神宵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帅”,负责平定风浪、保障江河湖海里过往船只的安全,并命天下建庙祀之。
  德州的晏公庙,建在桥口街东头回龙坝附近的运河东岸(现尚城国际小区的中南部),背城面水,与刘猛将军庙隔河相望。晏公庙系两进两出的院落,小巧玲珑,山门偏向西南,庙门上挂有晏公庙的金字匾额,门外有两个石狮子,建筑全部用灰色圆筒瓦挂顶。正殿四楹,前出厦,殿内迎门供奉着面黑如漆、浓眉横髯的晏公泥塑雕像,旁边站立着千里眼与顺风耳。小巧的前院内,十字形方砖甬道,东堂、西堂各3间,作为客厅和守庙人的住所。后院较小,其正殿里供奉真武大帝。
  德州晏公庙的修建为小西门外增加了一处亮丽的景点。但这里虽然是来往船只的必经之地,因距回龙坝太近船只无法停靠,故香火一直不太兴旺。清雍正十二年(1734)运河改道桥口街西,原位于街东的晏公庙就成了无人过问的破庙了。到1909年前后,修津浦铁路时在这一带取土垫路基,这里便成了茂盛的芦苇塘,晏公庙也就在德州地图上消失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