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孝善李玉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从去年开始,县政协在新一届政协委员中发起了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的倡议。一年多来,政协委员们积极响应号召,带头建设文明家庭,带头开展科学家教,带头传承优良家风,做好自己的同时也影响感染周围身边人,一大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近日,记者走进县实验中学,深入了解这次的主人公李玉玲。
  随着响亮的上课铃声,县实验中学初三一班的英语课开始了。
  流利的口语,生动的讲解,这位在讲台上的老师就是李玉玲,马集镇娄集村人,从98年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经20个年头了。从教20余年,她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勤奋学习、忠于职守,以一颗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在工作中任劳任怨,踏实肯干,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今年8月,李玉玲所在的县少儿竞技体育学校并入县实验中学,孩子们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多少有一些不适应,李玉玲便经常与同学们交流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们对李玉玲也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和亲近。
  在学校,李玉玲是好老师,在家里,她又是好媳妇、好女儿,工作再忙碌也没有使李玉玲忽略家庭的重要性,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她便会回到农村老家,探望父母、公婆。
  李玉玲的婆婆家住胡官屯镇富足店村,自从几年前公公去世后,婆婆精神支柱一下子塌了,整天闷闷不乐,茶饭不思。作为儿媳妇的李玉玲从此开启了城里乡下两头跑的模式。周一到周五,她上班工作兢兢业业,一到周末就回老家看望婆婆,为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聊天,婆媳二人相处其乐融融。婆婆的精神也越来越好,笑容也渐渐的挂在脸上。走进富足店村,提起儿媳妇李玉玲,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婆家是个好媳妇,娘家也是个好女儿。李玉玲兄妹两个,因为哥嫂在外地工作,她这‘小棉袄’也就格外暖和了。每隔几天,都不忘给老人打个电话,唠唠家常,问问冷暖。老爸喜欢吃水饺,她都是借晚上时间,变换各种馅料,包好了,冻冰箱里,周日给老爸老妈送回家。在她看来,老人晚年的健康快乐,就是她最大的福气。 ”婆婆孔凡兰说。
  李玉玲对记者说:“咱做儿女的,也不图老人能帮咱多少忙,只要回到家,看到他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我们这些当儿女的就很知足、很高兴了,工作也更踏实了。 ”
  李玉玲的丈夫张红清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在生活中两人相互照顾,在工作上他们彼此支持,这次丈夫去重庆支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家里的大事小事都需要李玉玲自己操持,因为担心她一个人太操劳,丈夫在最初报名时也是犹豫再三,但李玉玲却坚决的支持丈夫的工作,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李玉玲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家人的关心照顾,如春风细雨般感染着儿子,在她的带动熏陶之下,儿子越来越懂事。
  在生活上,儿子张云凯都是独立完成自己的内务,打扫卫生、整理床铺,这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来不让爸妈帮忙,令李玉玲感动的是儿子还时不时的给她洗洗脚,揉揉肩。看着孝老尊亲的家风在儿子身上传承下去,李玉玲也是无比开心。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 ”这一信念促使李玉玲构建了特有的五加二生活模式,爱岗敬业的同时尽己所能的照顾家庭,尽到了一个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职责,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出温馨和美的良好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凝聚家风正能量,传播人间真善美。 ”李玉玲对记者说。
特约记者 张皓瑄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