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构建共建共享“大体育”格局

8月24日,德州走出的选手郭淋淋(右二)夺得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女子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决赛金牌(资料图)
泰山瑞豹自行车荣登奥运赛场,实现中国自行车在夏季奥运会赛场上零的突破(资料图)


  10月12日,第24届省运会在青岛开幕,德州180余名健儿征战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17大项赛事。
  10月26日,一项专业级体育产业盛会——中国·德州世界健身者大会即将拉开帷幕,旨在将体育、商业健身器材打造成德州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随着省运会、全运会等一系列赛事参与度的日渐提高,以及四国男篮挑战赛、全国机器人运动大赛等大型赛事落户德州,观赛、参赛不仅改变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力地助推我市体育产业良性发展。
  在会见第十三届全运会我市体育健儿时,市委书记陈勇强调,要加快体育改革创新,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共建共享的“大体育”格局。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要求,要努力培养体育人才,发展竞技体育,繁荣大众体育,使德州成为活力之城,健康之城。
  强竞技,办大赛,惠民生。围绕“健康德州”“幸福德州”建设的战略目标,我市把体育融入城市发展当中,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致力打造一座“全民运动之城”。
擦亮德州体育城市名片
  今年8月,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女子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决赛中,德州走出的运动员郭淋淋代表中国出战,夺得金牌。她曾先后获得女子2000米四人单桨无舵手项目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杯冠军,世界锦标赛第三名的好成绩。“我还年轻,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向老运动员学习,争取拼进奥运会,为祖国争光。”对于未来,郭淋淋充满信心。
  通过一组数据可窥见我市竞技体育发展的路径:在第九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1枚,实现德州全运会金牌“零”突破;在第十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1枚;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4枚;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1枚;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德州6名运动员在7个比赛项目上斩获5金2银,创造了德州新纪录。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田径项目强势崛起,包揽金牌3枚、银牌1枚,创造了新的历史。“近几年,德州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屡创佳绩,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 ”德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德州市竞技体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与有关县市区、学校和训练基地签订目标责任书,为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不断加大对市队县办、市队校办、市队社会办的发展模式改革力度,在教练引进、资金扶持、跟踪服务等方面重点帮扶。“今年竞技体育工作制定了五大硬性指标,其中,发挥全市县级体校作用,组建本县市的竞技队伍;推进与省体校合作进程,在田径、举重、篮球、射箭等9个项目上达成战略协议,拓宽竞技体育发展路径。 ”
  2016年3月,在“红双喜·四环杯”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中,德州小将王吉轩用横板双面弧圈打法夺冠,这是我市乒乓球运动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今年10岁的王吉轩,很早就接触到这项运动。 2012年底,小吉轩被送到市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 2014年,又被选入省乒乓球队。“我的愿望是拿世界冠军。”王吉轩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挖掘更多青少年的才能和潜力,德州市体育局联合教育部门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推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特色体育项目,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项目需求;开展中小学生校园体育联赛,通过“赛场选马”的方式选拔出真正的人才。目前,各县市区全部建成体育运动学校。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德州运动员获得省级及以上金牌12枚、银牌12枚、铜牌6枚,竞技体育实力稳中有升;中国围棋文化名城和太极拳文化名城建设逐步深化,围棋与太极拳已然成为德州闪亮的体育城市名片。
从竞技运动到全民健身
  “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跑得更远。”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正从专业化的竞技运动,向发展群众体育转变。
  在德州,一项家喻户晓的全民赛事就是全民健身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5届。一个个草根跑团作为此运动的中坚力量,引领全民健身的新时尚。
  以人数最多的“德州悦跑团”为例,团内成员千余人,每人每天至少跑步10公里,活动往往会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其中不乏头发花白的老人。这已经超出了简单的锻炼身体的范畴,他们是真正把运动看作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跑步,市民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能与城市更好地互动,感受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德州悦跑团”发起人之一王合路说。
  近年来,诸如全国机器人运动大赛、龙舟邀请赛、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掀起了全民健身一轮又一轮热潮。据统计,目前我市比赛运动员和共享赛事群众超过50万人次。“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广场建起来了,能锻炼的设施多了,在家门口就能健身! ”家住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56岁的吴敏感慨道,她年轻时就喜欢跳舞、扭秧歌,以前一有空就去市中心广场运动,如今运河经济开发区建起几处文体广场,让周边居民享受到“15分钟健身圈”的便利。
  健身去哪儿?这是全民健身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场地设施紧缺之间的矛盾,既是全民健身的痛点和难点,也是群众体育工作的突破口。
  群众期盼什么就解决什么。过去一年中,全市新建了5处体育公园、10处健身广场和997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农村已建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5584处,覆盖全市78%的农村社区,是2013年的2.8倍;全市共有各类社会体育组织378个,群众就近就能找到所需的健身组织。
  此外,我市还将场馆开放助力全民健身。将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场和室外篮球场五大体育场馆分时段免费向市民开放,实现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德城区体育中心、润德健身中心等一大批公共体育场馆和社会投资建设的体育场馆也免费向群众开放。
  根据规划,未来我市将以减河、岔河、运河为基础,打造三河沿岸绿色体育健身休闲带,确保县市区全部建有“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乡镇(街道)普遍建有“两个一”工程(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社区)建成一个多功能的文体广场,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县级以上主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
  以体育产业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四国男篮挑战赛,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德州”;连续三年举办“京津冀鲁”龙舟邀请赛和市民龙舟大赛,为京津冀鲁地区体育文化交流架起桥梁;承办德州·神通杯第二届全国机器人运动大赛,大大提高了德州“全民运动之城”的“能见度”。
  10月26日至28日,一场专业级体育产业盛会——中国·德州世界健身者大会将在太阳能德州小镇举行。大会以“中国德州·世界体育”为主题,以“引领体育产业升级,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使命,旨在展示德州体育产业发展成果,促进国际国内体育产业交流,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将体育、商业健身器材打造成德州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影响力就是竞争力。放眼国内外,以赛事为载体加强城市对外形象宣传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北京奥运会刷新世界对中国的认知、成功申办冬奥会令张家口名声大振、世界杯预选赛使中国足球福地沈阳聚焦国人眼球、世乒赛展示古城苏州的活力……这些赛事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效提升了对外影响力。这样有影响力的顶级赛事,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德州人的家门口。
  “以赛为媒”扩大城市影响力的同时,德州体育将“以赛促产”打造城市体育新名片。譬如,泰山集团、友谊体育器材公司通过服务大型赛事活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产品档次上升至国际一流水准,泰山制造更是成为“民族品牌,国人骄傲”;迈宝赫、宝德龙等公司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地连续举办“中国健身产业峰会”,提高了企业影响力;台湾美利达公司连续举办了六届“美利达杯”中国·德州国际自行车邀请赛,美利达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产业强市,人人要有使命感。”该负责人表示,作为朝阳产业、“露天金矿”的体育产业,更应肩负起产业强市的重任。
  体育赛事转化为真金白银,在德州已经成为现实。目前,全市体育器材生产经营企业已达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80家,涉及竞技用品、健身器材、服装鞋帽、运动医药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收入近400亿元,成为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领跑者。
  未来,我市将按照“一核、两翼、多基地”的产业布局规划,打造“世界体育装备器材制造业基地”“国家体育科技创新示范市”和“国家级体育休闲养生基地”。到2020年,建成亚洲体育产业核心城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300万,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到2025年,力争建成世界体育产业名城。
  □本报见习记者 李榕 本报通讯员 窦新民 陈志博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