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水桶

  任淼

  那年回老家过春节,我的视线便被屋檐下那担闲置多年的水桶所吸引。水桶孤零零地兀自蹲在墙角,桶沿和桶底已锈迹斑驳,参差如犬牙,犹如掉牙的老人,剩一张黑洞洞的大嘴张着,显得老态龙钟,似乎一触即溃。水担(挑水的扁担)曾是水桶密不可分的伴侣,已不见踪影。

  看到那水桶,少年时的记忆如同倒了盛满水的桶泼洒出来……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挑水家家户户离不开,是天天必须做的事情。每一个家庭的做饭、喝茶、洗衣,尤其是农村喂猪、养鸡和马、牛、驴、羊、狗等的所有用水,都需要去挑。挑回家,倒、存在水缸里以备用。

  我从12岁时就学挑水了。因父母亲都在外地工作,老家年迈的奶奶由我照料。要挑一担水很吃力,赶上雨、雪天就更难了。起初,我不会从十几米深的水井里打水,我就等到傍晚下地的回来挑。村里就一口甜水井,这时段是挑水的高峰期,井旁上挑水的人凑在一块儿,凡是来挑水的大爷、大伯、大叔、大哥哥们都让着我,并帮我把水打出来。家中没有小扁担和小水桶,就挑半桶水。年龄小,力气薄,半桶水也压得肩膀生疼,走一段路就换换肩膀,再走一段路放下担子歇一会儿。当年,人们看到小孩挑水,会兴奋地说:“好小子,长大了!有出息了。”谁家生了男孩,人们会祝贺道:“你家有挑水的了。”

  挑水不仅是累活、技巧活,而且还有危险。刚开始挑水时,两桶水的重量(百余斤)通过扁担生硬的压在肩膀上,把肩膀都磨、压肿了,走起路来左右摇晃,水洒一道,挑回家只剩下半桶水了,常挑水的人,会根据扁担两头挂水桶后,上下弹性的起伏,控制步调,有节奏地行走,水不会洒出。

  遇雨天、雪天路滑或冬天井台周围结冰,经常摔跤。在那个年代,因挑水摔伤亡、全村人饮不卫生的水患病的悲剧时有发生;同时,饮用水都是自然水源,没经过任何水质处理,长期饮用对身体健康是有隐患的。“人活七十古来稀”,这是对过去贫穷年代人类健康水平的真实写照,反映出那个年代综合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低下。

  改革开放,民生得到极大的改善。城乡自来水工程,结束了几千年来,取水靠手抬肩挑的历史。告别了挑水时代,人们生存最离不开的用具水桶,渐渐被遗忘了。

  苦尽甘来喜相逢,今生有缘总跟随。莫非因我是水命,就跟水有缘?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禹城市自来水单位工作,从挑水童,当了一名自来水管道安装工,见证了“水的延伸”。我们脚踏泥水,头顶骄阳,泥水汗水的脸庞是我们最美的颜妆。

  水桶它承载了我们的磋砣岁月,见证了人生苦辣的日子,摇荡出了我少年温馨的回忆。如今,它虽已走完自己坎坷的一生,但虽满不溢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奋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