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拓新路智造新动能

温多利遮阳材料(德州)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吸收国内外高端技术,自主研发绿色环保节能遮阳面料——

赵国华(中)和员工查看新产品

不久前,美国遮阳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来到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温多利遮阳材料(德州)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吸引这家美国公司的是温多利的高科技产品:改性高分子复合材料,这款产品依托该公司的核心技术,可使遮阳面料的包覆性能实现里外一种材料,进而实现可回收利用。“温多利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 ”温多利遮阳材料(德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国华自豪地说。

小布料做成大生意年销售收入1.5亿元

“眼下,温多利的市场遍布世界各地。 ”赵国华介绍,从去年开始,企业产能大幅增长,2017年比2016年利润增长50%,去年销售收入1.5亿元,纯利润3000多万元。

成立于2004年的温多利遮阳材料(德州)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档遮阳面料专业制造商,专业研发、生产高品质阳光面料、全遮光面料及相关特殊面料。

提及创业的缘起,大学学外语、研究生学教育学的赵国华表示,自己投身纺织行业非常偶然。

赵国华1964年出生于经开区赵虎镇,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著名国企中化进出口公司工作,1995年和妻子移民新西兰。

2002年,澳大利亚一家企业的供货厂家不稳定,委托赵国华从中国寻找化纤面料。当年12月,赵国华回国,不懂纺织的他找到了彼时在德棉集团的朋友王朝明帮忙,最终选中了南方一家企业。

这家企业生产的化纤面料,获得澳洲企业好评。

于是,赵国华开始从南方企业购进化纤面料,再发往澳大利亚。“起初,南方企业的产品质量非常好,后来质量不稳定,影响了澳洲厂家的生产和供货,为此我自掏腰包赔了20多万美元——那是我全部家产。 ”赵国华说。

此举却让他赢得了澳大利亚企业负责人的信任:你这个人有能力讲信用,这个面料别找别人做了,你自己做。

对方的话激起了他回国创业的热情。2003年,赵国华将新西兰的房子抵押,贷款50多万美元,回到中国开始创业,从比利时采购了8台最适合生产那种面料的设备,2004年,工厂顺利建成投产。质量过硬的产品获得客户的认可,温多利的市场逐渐稳定。“只做化纤一种基本原料,没有自己品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我们要开发阳光面料。 ”赵国华说,公司利用两年时间,攻克技术瓶颈,开始生产欧美流行的一种既可挡光又能看景的新型面料,扩宽了发展空间。

2010年起,温多利公司通过到国外参展等途径,开拓更广的国际市场,2011年,澳大利亚的客户成了温多利的股东,公司实力进一步增强。“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顺势而为,主动出击,才能赢得主动。 ”赵国华说,近几年,公司抢抓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积极在“一带一路”国家抢注商标,开拓市场。目前已在欧盟、阿联酋、沙特阿拉伯、黎巴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注册了一系列商标,市场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

吸收改进新技术绿色产品受欢迎

“绿色环保的产品才是真正好的产品,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自建厂第一天起,赵国华就秉承环保理念,企业生产必须没有废水没有废弃物,安装最好的油烟处理设施,主动让环保局来检测。“我的根在德州,做企业有污染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乡亲们。 ”赵国华说,在温多利公司,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公司现在近一半的电力来自太阳能发电,产品本身不含铅、无有害挥发物,已取得了欧洲OEKO-TEX认证、美国GREENGUARD认证。

可降解产品——改性高分子复合材料是温多利公司运用先进技术研发的一种绿色环保产品。“一般的面料里面是化纤,外面是聚氯乙烯,不是一种材料,不能回收,我们公司专业技术人才经过2年的刻苦攻关,投入500多万元,根据遮阳材料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改性并采用新的技术与工艺成功地研发出了“TPO弹性体包覆PP纤维丝的遮阳材料”,实现了遮阳材料可回收利用,属国内唯一、世界领先。 ”赵国华说,作为绿色环保节能遮阳面料领域的佼佼者,其产品远销欧洲、澳洲、亚洲、非洲、北美洲,联合国总部大楼、亚洲开发银行、乌拉圭总统府、北京市政府行政中心等国内外知名建筑的遮阳系统都是选用的温多利遮阳面料。

信息化自动化助力企业动能转换

“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最关键的是创新求变的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对我们来说,信息化与自动化的‘两化融合’是重要支撑。 ”赵国华介绍,当前,公司正深入实施“互联网+”计划,打造数字化工厂。

“在我们企业任何设备都有编码,生产过程实现数字化,同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赵国华说,2017年,温多利公司与北京艾克公司合作,以半遮光高分子复合遮阳材料的生产为试点,建立了符合公司实际需求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并将MES系统与ERP系统、WMS系统、PDM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实现数据共享,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数字化工厂。还引进OA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管理更加有效,设备自动记录工作状况,这一天谁上的哪个班,生产多少,哪里有次品,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赵国华认为,借助信息化,让机器长手,让设备长脑,让信息、数据在公司设备之间、部门之间共享,将传统制造升级为信息化自动化制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证。

与此同时,公司还注重自动化生产,今年6月,从瑞士进口全球最先进的自动穿系统设备到货。该设备的使用将代替穿线员工。原来需要人工一个个穿出花型,自动穿系统上线后,将节约20多个劳动力。

“我们一直在创新,目前能同时生产聚氯乙烯阳光面料、丙烯酸复合阳光面料,这两种面料需不同工艺,不同原料,目前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能拥有两种技术的企业。 ”赵国华说,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技术,让公司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订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现在行业与行业、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其源头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精做细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名海外华人,赵国华表示,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15年,亲身感受到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很幸运有机会融入到改革发展的大潮,愿为经开区的发展尽一份力。

□本报记者王志强本报通讯员李翔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