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村庄潜力 发展特色经济 边临镇“典型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王书胜 通讯员 李发才 报道

德州新闻网讯 8月17日,边临镇西于架村汇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现场管理责任人黄书岩,正带领社员们栽种合作社育苗大棚里培育出来的番茄幼苗。“这些番茄苗子都是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培育出来的,在肥料、种子、土壤等源头上都有把控,品质有保障。 ”黄书岩说,“除我们自己种植外,其他的苗子也是满足济南、潍坊、德州等地农业公司的订单,不愁销路。 ”

绿色蔬菜育苗区只是该合作社入股土地的一个片区,汇德种植专业合作社还规划有精品果蔬种植区、生态养殖区、休闲观光区等几个片区,目前运行良好。汇德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西于架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之初就同时设立了德州楚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管理模式,按照“传统种植保本,特色种植增收”的思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有效助推了农民增收。该村今年69岁的石秀珍不仅把2亩土地入股合作社,还在合作社务工,可以说,入股合作社让她吃了定心丸。“我每年一亩地有700块钱的保底收入,再就是来这儿打工,一个月还能挣1500来块钱,一年下来收入3万多块钱,感觉现在生活很有奔头啊! ”石秀珍说。“老百姓收入增加,过上好日子才能算是乡村振兴。 ”西于架村党支部书记、汇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云州算了一笔帐:目前村里一共有800多口人,其中180多口人在该镇德尔利工业园上班,120多口人在村木业加工厂就业,50多口人在村建筑公司上班,50多口人在合作社上班,村里一半人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户均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我们投资1000万元,正在打造楚轩农业综合产业园。这是一个集观光、采摘、休憩为一体的旅游景点,项目预计于2020年全部建成,届时能带动周边260余剩余劳动力就业,人均每年可增收5000元。 ”黄云州说。

西于架村是边临镇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目前,边临镇第九代温室蔬菜大棚数量已达到150个,年产蔬菜达到450万斤。同时,该镇在大田绿色蔬菜种植上,依托万联农业公司,积极引导群众种植圆葱、日本钢葱等高产经济作物,前华村、陈李村等5个蔬菜种植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已达800亩,平均亩产达到12000斤,一季亩均增收3000元。大田蔬菜种植将重点发展范桥村、史家庵村、桥下李、后华等村庄,预计年底圆葱、日本钢葱种植面积将达到1200亩,全镇设施蔬菜和大田蔬菜种植已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推进乡村振兴,边临镇选择试点先行,依托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大田蔬菜种植,目前均已形成规模,成功打造了两个具有可复制性的典型,为全镇探索了新路径。接下来,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在时机成熟的村庄进行复制推广,全面增加群众收入,争创乡村振兴的‘德州样板’。 ”边临镇党委书记刘凤霞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