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观《寻访齐河老兵 传承红色基因》有感

寻访齐河老兵,就是寻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就是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以王祥柱、邵克、杨云清、左洪文为代表的齐河老兵,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大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在饥寒交迫和忍辱负重中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便义无返顾地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他们十几岁参加革命,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整个历程。而今已是鲐背之年的他们,对党的感情更加深厚,对党的理论更加坚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是他们这批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齐河县电视台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救性挖掘齐河老兵的资料,让这些老革命、老英雄携着战火硝烟向我们走来、携着创业激情向我们走来。在王祥柱、邵克、杨云清、左洪文四位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这种初心和本色就是红色基因,是我们需要世代相传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同样是中国人,晚清的部队就像豆腐渣一样不堪一击,而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却像钢铁铸成的一样所向披靡。为什么?就是因为共产党的部队有不怕牺牲的精神。邵克说:“我不怕死,打仗我不怕死”,的确,在战斗中她身负重伤,肠子流出体外,她只是用衣服裹住腹部,依然继续战斗。在革命的队伍中,这绝不是个例。王祥柱发动荆隆口起义,亲入敌穴策反三十多个伪军投奔八路军,当时他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杨云清在淮海战役中头部负伤,组织上想安排他到铁路部门工作,他坚决不同意,毅然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这也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正是因为共产党的部队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毛泽东就能断言中国必胜;为什么在国共力量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宣告成立;为什么面对十六个国家的联合部队,抗美援朝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强的党、一个先进的党、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

“党让干啥就干啥,干一行爱一行,一定把它干好! ”这是九十四岁的王祥柱老人在采访时说的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自从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后,他在用一辈子来践行这句话: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党用“弄到枪就让你参加八路”来委婉地拒绝他,他却用策反伪军起义的方式弄到了两挺机枪、三十多条步枪、两千多发子弹;解放战争末期,党让他离开山东根据地,随二野解放大西南,他就一路打到了贵州、云南;大西南解放之后,他的想法是回家种地,党的想法是就地建设大西南,于是他服从党的安排,扎根异地他乡,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离休之后,他的想法还是回齐河老家,但是在大西南山东籍老兵太多,都回去没法安置,党的意思是让他们投亲靠友就地安置,于是他留在了云南曲靖市。

邵克、杨云清、左洪文三位老人的经历基本上与王祥柱一样,听党的话,跟党走,是他们这一代人不约而同的行动。他们十几岁参加革命的时候相信党,而今九十多岁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更相信党。左洪文老人对着镜头动情地说:“坚决,坚决,跟着共产党走到底! ”正因为对共产党坚信不疑,所以“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干啥就干啥”,这是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红色基因。

镜头前,他们戎装在身,一枚枚勋章在胸前熠熠生辉,每一枚勋章都代表着一段血与火的经历,他们都是共和国的英雄。但是当主持人说他们是英雄的时候,他们却都摇着头说:“不,我不是英雄,我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英雄。 ”他们虽然功勋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邵克和同为老革命的丈夫完全可以分配到省军区,他们却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边疆工作,并且在那里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工作忙起来的时候,常常无暇照顾子女,真是“献了青春,献子孙”。邵克离休之后,热心公益事业,扶危济贫,照顾鳏寡孤独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投资为潘店镇中学添置了所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义举在其他受访者身上也有体现,王祥柱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一直在不断地支援仁里镇大王庄的建设,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从修路补桥到项目建设,总是有求必应。他们胸怀坦荡,心底无私,一心为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是共产党人的本色,这种本色也是红色基因。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革命老前辈的心愿。王祥柱经常给子女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和思想感悟,传输红色正能量,在他的熏陶下,他的子女都学会了以苦为乐,四个子女有三个在部队工作,并且都在偏远、艰苦的地方。邵克在晚年集十年之功撰写《邵克回忆录》,为了搜集资料,她到全国各地寻访曾经的战友,一切都是自费,这对一名文化水平不高、家境也不富裕的老人而言,难度可想而知。但在女儿的帮助下,她最终还是写成了。在书的扉页上她写了这样几句话:“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数先烈流血牺牲,通过这本书的记述,我想把红色江山是如何打下来的告诉后世,我想把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信念流传下去。 ”她的女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革命先辈的血不能白流,汗不能白淌,我们一定要继承他们的事业和精神! ”

是的,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在建设时期排除万难,为民族独立和祖国强盛,无怨无悔奉献了一辈子,这种红色基因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勇于担当,大是大非亮剑在先,面对矛盾迎难在先,面对失误承担在先,面对歪风斗争在先,面对危难挺身在先。

革命火炬永不熄,红色基因代代传。

□ 孙德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