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兆麟临危不惧化干戈为玉帛


  □郭峰
  咸丰年间,德州人史兆麟“性英爽,胆识过人”,他在十分险恶的情势下,不顾自身安危出面斡旋,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使德州百姓免受兵患。
  民国版 《德县志》有载:咸丰丁巳岁(1857年),时临邑陈团总冠甲修城违制,僧亲王逐捻驻德,闻之以大逆不道,即欲发兵剿除之。邑侯张公应翔邀兆麟与之商,谓果以大兵临之,则数百里生灵均受涂炭,欲使君往见陈团,晓以利害,俾其解甲,人民苟免此难则幸甚,兆麟慨然曰:“苟有益地方,身且不惜,即以身家保其不反。 ”张公肝胆照人,亦以全家保之。遂选团丁数名,即时前住,车入刀林者四十余里始抵该部,以大义谕之,多方譬解,陈团感悟,即行散队归农,冠甲随兆麟来德谒王谢罪,从此云敛风息,数百里幸获安全,兆麟之力也。
  清后期,政治腐败,人民灾难深重,各地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清廷暗弱无力,八旗军已不堪一击,在此情况下,清廷就准许地方自行招募人员,组成所谓团练。咸丰帝更认为组织团练“于现在防剿机宜,颇中切要”。然而,各地团练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能与官兵一起,为维护清廷垂死挣扎;有的却是地方豪强势力,借团练之名,实谋私利;有的与各路起义军暗中联系,与清廷耍起两面派,表面与清政府虚与委蛇,而私下又与义军时有接触。
  1857年,陈冠甲刚刚开始组建民团,名为团练,其实是在发展个人势力。不料却被僧格林沁察觉。僧格林沁是清廷倚重的大将,善于治军,所部为清军精锐,但此人气性骄横,恃勇少谋。所以他得知陈冠甲图谋不轨,就立即要发兵征剿。
  时任临邑县令张应翔不能管制陈冠甲,就请史兆麟出面。为了当地百姓不受战乱涂炭,史兆麟不惜以身犯险,深入陈营调解周旋。
  当时情况十分险恶。一方面,僧格林沁脾气暴躁,定要立即发兵。另一方面,陈冠甲态度不明,且势力强大,这从“车入刀林者四十余里始抵该部”可以看出,再加上陈冠甲部众人员素质不高,有无赖游民充数。史兆麟前去谈判,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抵达之后,史兆麟对陈冠甲及所属部众多方开导劝解,晓以大义。陈冠甲的部众随即解散,归家务农,陈冠甲则跟随史兆麟来到德州向僧格林沁请罪,风波就此平息。史兆麟以一己之力,解除危机,让百姓得以安居,可见其有勇有谋、胆识过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