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雨里雪里 德州“外卖小哥”不停息


  随着“外卖”逐渐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外卖小哥”也成了继快递小哥之后与我们联络最密切的一个群体。那么,从事此类工作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从业经历又有哪些辛酸和感动呢?


  入职 会用智能手机是“硬标”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当一名外卖小哥的标准,5月21日,记者前往了德城区劳动力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琳琅满目的招聘启事中,记者发现关于外卖配送员的招聘信息很少,在向工作人员询问后得知,该行业招聘在年关刚过时为旺季,目前美团、百度、饿了么三大主力平台均以网站直招为主,其中美团的招聘需求最多。
  一家刚刚接手美团骑手招聘工作的人才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类岗位的招聘门槛很低,均将“能够熟练操作智能手机”作为硬性要求,年龄一般在18至40岁之间,年龄小、口齿流利的男性最受欢迎,即使年龄较大,只要对城区的路况熟悉,也可放宽至40岁以上。至于女性的受雇率就会明显较低,且还未有平台愿意雇用残疾人。同时,电动车作为“外卖小哥”从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外卖平台一般都会提供,但需要骑手交付一定的押金。
  记者登录某招聘网站搜索发现,关于“外卖送餐员”的招聘信息达到百余条,其中除了外卖平台外,很多私营企业、淘宝店铺对于该岗位的需求量也很大。
  记者联系到美团的一名招聘人员了解到,外卖骑手每日的工作时间在8.5个小时左右,除去底薪和补助外,订单配送最多的骑手月薪可拿到过万,但考虑到配送过程中的安全,平台不会雇佣存在身体残障的人员。百度外卖的招聘人员则表示,想要从事外卖送餐员,还需持有健康证才行。


  从业 天天上演“生死时速”的职业

  5月21日10点左右,因正逢下雨,万达金街上等候着许多接单、取餐的美团骑手。记者在与他们沟通中发现,这些服装统一,行动迅速的骑手们,竟多是刚刚从事两三月的“新人”。
  29岁的孙磊(化名)从事骑手工作已有一年,在这个队伍中属“资深”人士。他告诉记者,没做过的人都觉得这个行业工资很高,但其实做起来才知道,不仅辛苦、风险大,赚的钱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孙磊给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因平台对每份外卖的规定限时是37分钟,在保证不超时的情况下,除去等餐、取餐的时间,留在路上的时间只有10分钟,有时遇到出餐慢的门店,留给骑手在路上的时间仅有5分钟左右。
  据了解,骑手们有时最多需要一口气配送8份订单。为此,骑手平均每天需要在外奔波八九个小时,150公里左右的路程。与此同时,还需承担平台设定的3%的配送晚单率,也就是说,骑手每送100单只能允许有3单超出规定时间,否则,超出一单则会受罚10元,遭到投诉需罚500元。而其中每单配送,骑手的获利只有5元。
  孙磊说,他平均每月能跑六七百单,所以月薪能拿到四千元左右。“很多人都是冲着高薪来的,干上了才知道能拿到高薪的人十分少。”孙磊说,正是因此,该行业的人员流动性极大,很多人甚至跑了一星期就不干了。“所以,骑手们也很少用平台配发的电动车,电动摩托价格不贵,自己的骑起来也更顺手。”孙磊说。


  感动 顾客的理解最是暖心

  “干哪一行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孙磊以前在工地从事塔吊车驾驶工作,工作环境辛苦,赚的钱虽然与现在差不多,但如今的环境能给他更多的自由空间。
  面对严苛的惩罚制度,孙磊并没有过多的抵触情绪。他认为,既然从事这份工作,那么餐品洒汤、晚点这些因个人疏忽而导致顾客给予的差评和投诉,就应该自己承担这些后果。
  据孙磊回忆,从业一年来,最担心的就是下雨刮风及大寒大暑的极端天气,这样的天气不仅路况差,订单反而翻倍增加,万幸辛苦中,温暖却随处可遇。
  上周大雨天气时,上晚班的孙磊冒雨前往一户居民家送餐,应门的女士打开门后,看到身上淋透的孙磊,急忙在浴室取来毛巾,亲自为其将脸上的雨水擦去,其家人还特意倒了热水,执意要孙磊喝一口再离开。这一暖心的举动让他重新奔入雨中后心里依旧温暖不已。“雨雪天气里,电摩托很容易侧滑,但摔倒时我们第一反应不是看自己的伤势,而是查看外卖有没有破损。”孙磊说,遇到这种情况时,心里难免委屈,但只要顾客一个谅解和关心,又会令他重燃斗志。
  26岁的小张,从事外卖骑手也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刚刚跑单时,他曾遇到一位粗心的顾客,将配送地址填写错误,反复拨打其电话也始终不见接听,小张只得先将手中其他的订单配送完毕。两个小时后,小张终于与该顾客取得联系,但餐品已经凉了,小张只好将餐品送回店家重新制作,并最终平安送到顾客手中。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顾客特意送给小张一盒巧克力以表达歉意。“其实我多跑点路没关系,能获得顾客的理解是最令我开心的。”小张说。
  除了顾客,数九寒天时很多门店也会为骑手们送上一瓶热水或热奶茶,甚至有家米线店还推出了为骑手免费供应午餐的活动。这一幕幕感人的往事回忆起来,令大家不禁嘴角上扬。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摄影 刘振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