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国“产权股改”的“深度探索”

□本报记者 解桂颖 特约通讯员 王万刚 尹传成 张静 王晓蕾 张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列为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性供给的一极。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中央部署的又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农村重大改革,是涉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件大事。

  5月7日,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电视会议要求,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范围扩大到所有涉农乡镇(街道),全面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这项事关全国、全省农村大局的改革中,作为2017年德州唯一入围国家级试点县、全省6个试点县之一,平原改革探索走在全国前沿,改革推进处在全省前列。自2017年7月开始先行先试,如今,这项改革在平原扎根、生长、开花。

  至目前,全县871个村庄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仅剩余7个村庄未完成股改。其中727个村庄发放了股权证书,量化资产达到了1.6437亿元,量化资源149389亩,发放股权证书9.4万多本。 5月底,全县所有村庄将全部完成改革任务。

  作为全国试点,在这场农村集体资产 “股改”的探索中,平原走过了什么路径,积累了什么经验,引发了什么效果?

探索可供全国借鉴的“经验”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新时代中国改革的路径。平原改革试点同样也在不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从始而今,我们扎扎实实地走过10个月,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出“平原方案”,贡献着“平原智慧”。

  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在全县整建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件“新生事物”,没有既成模式、现成经验可借鉴。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如今回眸平原改革路径,虽有些许曲折,但方向明,路子宽,渐成康庄大道。

  担当试点县,作为探路者,平原改革坚守一条红线——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要经得住群众检验。平原做法和经验简而言之是“四个一”:突出一个中心,即“以农民为中心”,改革中让农民当家作主,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主人;定好一把尺子,坚持顶层设计,执行严密步骤、严实程序、严格标准,所有村庄都“一把尺子量到底”;选对一套办法,先示范后跟进,分批推动,压茬推进,逐步把示范点的“盆景”变成全县的“风景”;形成一套班子,县级抓督导推行,业务部门、乡镇(街区)抓指导前行,村级抓引导执行,梯次推进,层层有力。

  改革起步,平原坚持问题导向。试点启动之初,平原组织一次全县农村资产和农民“民情”普查。普查发现的焦点问题概括起来是“三心二意”:三心是有的村庄集体资产涉及利益盘根错结,改起来太难,群众“不放心”;有的村庄集体资产空白、空壳,改革“没改头”,群众“不热心”;有的村庄“侯鸟”式村民多,在外打工、在城居住,逢年过年才回来一趟,对改革“不关心”。二意是有的村民认为改革就是把集体资产分了,就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生产队“分家”;有的村民、甚至有的村干部,把这项改革与当前在全县开展的党支部“领创办”混淆。

  有了问题 “靶子”,就有了改革方向, 2017年7月,平原试点工作开始 “破题上路。从宏观层面,县里出台了”三个文件、两张图 “:县政府连发三个文件,出台了试点整体方案、清产核资指导意见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制定了平原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流程图、平原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公开公示内容。清晰地标注出 “6个改革步骤、 10次重要会议、 12项全面公示”的改革程序图。

  有了 “原则标尺”,有了 “程序图案”,接下来是如何 “按图索骥”。起步阶段,平原办实了三件事,成立了三级领导小组,明确 “每半月开展一次现场推进会”;指导帮助各乡镇(街区),培训、成立由乡镇干部、村干部、村民代表参与的专业推进队伍,招聘了21名大学生,补充到各乡镇改革工作,并成立13个督导组,做到村村到、村村查;要求每个乡镇 (街区)精选首批示范点,把示范点打造成 “精品盆景”,用看得见的样板,指导其它批次村庄跟进改革。

  三唐乡南杨村是首批示范点,村民魏秀青较早地当上了村集体资产的“股东”,村集体资产如何经营,他举手表决,村集体资产经营增收,他按股分红。 “以前村里资产咱是局外人,看不到也管不了,现在咱是股东,是主人啦。 ”魏秀青说。

  以南杨村作为试点村,三唐乡为全乡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路径。去年9月25日,魏秀青做为村民代表,参加了南杨村“两委”改革工作会议,推选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改革小组成立后的第二天,小组成员就在社区办公室召开会议,酝酿改革实施方案并制定出南杨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

  “之后我们又多次开会商量通过南杨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成员资格确认办法、清产核资实施方案、选举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及成员确认小组成员,表决通过清产核资基准日、成员确认基准日。”南杨村党支部书记李秋生回忆说。

  把每道程序都执行得 “严丝严缝”,把每个标准都落实到 “铁板钉钉”。以首批示范点为 “样图”,平原不空档地在分批压茬推进,因村施策,画好 “同心圆”。每项程序如何量化、每个环节如何摆布,每个村庄如何推进,如今,这些已是平原改革团队 “了然于胸的细节”。改革锻练干部,更赢得信任,如今,这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改革,赢得了全县农民主动参与、普遍认可和热心推动。

农民当上集体资产的“主人”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平原坚持“以农民为中心”。过程,让农民“当家作主”;结果,让农民真正当上集体资产的“主人”。

  前后对比,平原农村集体资产归属 “大变样”,用农民形象的话说就是:“改革前,村级集体经济说起来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改革后,人人心中都有一本明白账,自己有多少股份,每年能从合作社经营收益中得到多少股金,都更加关注了。 ”

  把集体资产股改量化给农民,要过 “三道坎”,一要把所有资产清出来,此步就如“从鱼塘里把鱼都捞出来”,不能望水估计鱼多少。二是确认成员身份,不能站在岸边看捕鱼就有份,而要精准地分给集体成员。三是明晰资产股权,鱼有大小、肥瘦、好坏,不能”挑肥拣瘦“分鱼,而要公平公正分鱼。

  清产核资,平原坚持全面彻底清理、核实,杜绝“漏网之鱼“。我县按照“因村制宜”原则制定清产核资方案,对村集体各类资产全面清理核实。村级资产较大或对村级资产争议较大的村,聘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按照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三种类型编制清产核资登记表。清产核资结果报乡镇 (街区)人民政府初审后,向全体村民进行公示。存在问题的要对问题处理情况、清产核资结果等再次公示,直到成员无异议为止。

成员确认,平原既划定统一的基准线,县里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成员身份确认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操作规程,又尊重村庄历史沿袭、群众统一意愿。鼓励各村结合实际,按照“尊重历史、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生产生活历史、土地承包关系以及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权利义务关系等为参照,研究确定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办法,妥善确认成员资格。同时,注重通过村民协商、民主表决等基层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村肖倩辉从四川来村30多年,结婚生子,家人数次前往四川,因为家庭变故,未能开具有效证明,无法落户,但村里和群众都认可,我们根据'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给予了认定。 ”张华镇范庄村支部书记李茂廷介绍说。

  范庄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后,重点围绕成员认定,采取建立一个确认小组、进行一次入户摸底、公开三次成员名单的方式依法界定成员类别,并就特殊情况实行了“1+x”确认模式,即以一份户籍为根本,依据实情区别对待各类特殊情况,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成员确认工作也顺利完成。

  确权到户,平原坚持分类实施,集体经营性净资产一次性全部折股量化到人;资源性资产除依法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外,其余的将土地面积量化到人、到户记录在股权中;对非经营性资产,一般只登记产权。以户为单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向组织成员发放股权证书,提倡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一次性量化股份、不随人口增减变动而调整股权的静态管理方式。同时,全面落实占有权和收益权,鼓励探索有偿退出权和继承权,稳步探索抵押权和担保权。

  农民是集体资产的主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改革过程中,我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怎么改,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整个改革都要体现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都由农民自己做主,让农民商量着办,不搞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至目前,全县871个村庄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权量化、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工作,其中727个村庄发放了股权证书,量化资产1.6437亿元,量化资源149389万亩,发放股权证书9.4万多本,真正使农村集体资产由过去的“人人表面拥有、实际一份没有”转变为 “集体真正所有、农户按股占有”,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做好盘活集体资产的“文章”

  改革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终目的还是唤醒农村沉睡的集体资产,让它激发活力,造福农民。

  “清产核资,把家底亮出来,既明晰了产权归属,赋予了成员对集体资产的股份,也增加了村民的财产性收入,调动了大家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龙门街道城市社区督府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平恩说。

  以城市社区聚福社区为例,该社区7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有集体租赁房屋,每年的租赁费用大到几十万元,小到几万元,年年村集体都为老百姓上缴各种费用,并且还会有不少的分红,大家都感觉这样的做法,比一次性把土地卖了分红受益的多。

  农村集体资产“股改”后,龙门街道每个村根据实际,向集体资产要生产力。龙门街道林庄村把村集体土地分割,养鸡场占地每年给村集体带来收入34900元,养鱼池的收入是15550元……“有了集体收入,不但每家各种上缴的费用,老百姓不用掏腰包,每年每口人还能有560元左右的分红呢! ”村民们心里美滋滋的。

  唤醒农村沉睡资产,还要打破束缚资产盘活经营、保值增值的瓶颈,平原鼓励各村走集体资产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自主经营、联合经营等方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县里还成立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所,与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合作设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产权流转交易。

  恩城镇小洞村有60多亩的集体承包土地,怎么把这些土地盘活,怎么让村里群众因这几十亩土地受益,该村支部书记马梦涛一直在考虑。他的想法倒是不少,就是没有一个真正能成的,难就难在谁去拍这个板。

  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小洞村承包地的经营问题,迎来了破冰机会。 “现在好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这60亩集体承包地量化到人、到户,记录在股权中。获得收益按股给村民分红,村民积极性很高,股东大会上有了股民授权,咱让这些地最大程度实现增值就行了。”马梦涛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刚刚召开的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电视会议,提出了整省推进改革的目标。这场全国改革中,平原走在前列,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今,我们又重整行装再出发,向着更高目标攀登,更纵深的腹地前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