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综合执法监管部城市管理局环卫处主任李卫东——“为了环境美,我付出我骄傲”

李卫东清运垃圾。 记者郭庆萍摄

  □本报记者于春芝本报通讯员杜彩霞陈显坤
  5月8日清晨6点,李卫东准时出门,到宋官屯街道前董社区查看生活垃圾清运情况。
  42岁的李卫东是区综合执法监管部城市管理局环卫处主任。工作18年来,他先后在路灯所、中通市政、环卫处等部门干过多个工种,每个岗位的工作都与市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也对城市管理工作有了更高要求,对一名城市管理者来说,努力让城市管理更精细、环境更优美,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李卫东说,自2014年到环卫处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坚持每天到工作一线转一转,听一听居民有什么建议。“哪天不转转看看,就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他说。
  到达前董社区时,负责垃圾清运的司机杨振武已经将最后一个垃圾箱清完,赶往下一个小区。“大家印象中的环卫工都是一手拿笤帚,一手拿簸箕,垃圾袋子靠肩扛手提小车推,工作环境可以用‘差、苦、累’形容,现在大变样了,环卫工也‘现代化’了,一个人能顶之前的两个人。 ”李卫东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自2015年开始,他们陆续更新了垃圾清运车辆,20辆环卫专用车实现了半自动化操作。垃圾箱放好后,工人通过操作杆,就可以将垃圾倒入车内。“现在清运工人既是司机又是‘搬运工’。有了这辆车,我一人负责清运36家单位的垃圾,每天运送量约7吨,这工作量在以前得需要两个人来完成。”杨振武自豪地说,“不仅干活省劲,最关键的是路上不会出现漏撒、造成二次污染。 ”
  目前,环卫处负责垃圾清运的单位有300多家。 2015年全区环卫收运体系实行了“一桶到底”的变革,即对外环以内建成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进行提升改造,容量240升的密闭式塑料垃圾桶代替了130个地嵌式垃圾箱,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李卫东说,“城市环境的净化美化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现在市民素质不断提升,乱扔垃圾、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越来越少,这让我们的清洁工作变得容易了许多,看着道路宽敞洁净、小区整洁有序,我们和居民一样,心里也美美的。 ”
  上午10点多,李卫东接到电话,需要到董子园风景区看一看。位于景区内的一座公厕刚刚进行了外墙粉刷,青砖红瓦掩映在树林中,看上去焕然一新。“我们负责19座公共厕所的管理工作。近期,我们还对门窗、隔断门以及小便池老化情况严重的进行了维护、更新。今天,这些工作就要收尾了。”李卫东说,景区内游人多,早晨散步的人也多,这座厕所使用率高,去年他们通过更换给水设备、增设排风装置,改善了厕所内部环境。
  “和其他一些工作相比,我们的工作环境并不算太好,但是工作不分贵贱,通过一点一滴的付出,能让城市环境变得更美,我们觉得很骄傲。 ”李卫东说,“现在单位待遇逐年提高,社会上对环卫工人也越来越尊重,每逢寒冬酷暑,就有热心商铺给我们提供饮用水,有的热心企业还提供爱心早餐,点滴细节让我们倍感温暖。 ”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的付出不仅让自己感到幸福,还能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优美的环境,这样的工作,我觉得很有意义,越干越带劲。 ”李卫东感慨地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