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镇:文明新风入万家

糜镇举办家风家训主题讲座(资料图)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近日,来自陵城区糜镇16个文艺俱乐部的草根演员纷纷走进农村文化大院,歌颂美丽乡村。他们说快板、唱红歌、扭秧歌,为老百姓献上了一场场视觉盛宴,赢得了阵阵掌声。

去年以来,糜镇组织群众传家训、讲孝道、写村史,倡导传承良好家风,提振群众精神,培育文明乡风。

立家训树家风

诵家训、忆家史,这是齐氏家族每个传统节日的“必修课”。“敬祖宗,敦孝悌;睦宗族,端伦常;友昆仲,和夫妇;教子孙,尚勤俭;恤孤寡,戒唆讼;安生理,勿非为……”4月29日,在糜镇齐家宗祠前,这个300多口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成员全体站立,由族长齐宝江带领诵读齐氏家训。

修订齐氏家谱家训一直是齐宝江的心愿,由于工程繁琐而巨大,他耗费5年时间,跑遍周边所有齐姓家族,在镇文化站的帮助下,通过查阅家谱、找寻家族老人回忆历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重新修订了家谱家训。新家谱家训陈列到村史馆,让族人时刻感受家风的熏染。“立家训、树家风,争创最美家庭”是今年糜镇在“三风”(家风民风乡风)建设方面的创新,通过此项活动,该镇评选出10个最美家庭。张习桥村陈庆荣用孱弱身躯支撑整个家庭,徐阁村岳金萍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婆婆,孟胡村孟令梅精心照顾瘫痪公公……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糜镇外宣办、文化站、妇联组织最美家庭成员在全镇进行宣讲,从百姓的视角,用百姓的语言,讲述看得见、摸得着的事迹。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家风家训对家庭生活起到的深远作用,让先进典型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深入人心。

为让群众学有目标、行有标准,该镇还组织编印了《家风村风乡风建设指导手册》,向群众推荐《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书籍资料。

“孝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走进糜镇社区、村庄,文化墙上绘制着“二十四孝图”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图画,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该镇将“孝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德文化的滋养。

近年来,糜镇以推广孝德文化为抓手,通过强化宣传、典型带动,营造了讲孝义、重孝道、兴孝风的浓厚氛围。通过“四德工程”和每年春节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活动,弘扬传统美德,使孝老爱亲氛围日益浓厚。

借助孝德文化的传播,糜镇还开展了“传承弘扬优秀家风家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积极加强“四德工程”建设。通过开展道德讲堂、开设传统文化公益班、评选道德模范、践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重家风,让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大众心灵。

文明新风扑面来,和谐之花遍地开。“四德工程”开展以来糜镇焕发出崭新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涌现出一批道德模范。孟胡村孟令燕多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养父,大江村小伙儿江连水见义勇为救起落水儿童,好儿媳岳金萍照顾重病婆婆十几年……2017年,糜镇荣获“全省文明乡镇”称号,解孟、后张、侯王3个村庄被评选为市级文明村庄。

村史传递先辈精神

《王举伏击战》《堤口孙抗匪记》《基山传说》等一部部村史讲述着历史变迁,记录着先贤的奋斗历程,传递着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退休教师王清福是《乡村记忆》的编写人之一。退休后,他在糜镇政府的建议下,带领几名村民一同搜集整理实物和图片资料,义务撰写糜镇各村村史,力求为后人留下完整详实的史料。

王清福坦言:“我们编村史就是想提醒年轻人不要忘记过去,要弘扬艰苦奋斗、知难而进、讲诚信、敢创新的精神。 ”

“通过整理村史,不仅可以收集散落民间的各种史料,也容易触动村民的情感之弦,从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该镇党委书记孙长亮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