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亮明身份又可记录服务时长 夏津600余志愿者持证上岗

协会为新加入的志愿者发放“爱心护照”

4月15日,在夏津县苏留庄镇槐林广场,夏津县爱心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为周边的村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作为这次“艺暖人心”——文艺下乡公益演出的后台服务人员,程洋一直在现场忙前忙后。活动结束后,协会相关负责人在他持有的“爱心护照”上记录下了4小时服务时长。“手持这样一个红本本,不仅能亮明身份,还能体现所从事的志愿服务,这让我们打心底有种归属感和荣誉感。 ”程洋告诉记者。

  2017年5月,在共青团夏津县委的主导下,几名社会上热心公益的年轻人发起成立了夏津县爱心青年志愿者协会。协会成立后,吸引了社会上许多热心公益的青年志愿者参与,他们围绕县里的各种活动,开展椹果节旅游指引服务,走访贫困失独老人,帮扶贫孤儿童……成了当地一支较为活跃的志愿团体。

  但随着协会逐步壮大、活动的陆续开展,问题也渐渐显露:如何畅通与志愿者联系交流的渠道?如何规范志愿服务参与认证?如何保障组织工作规范有序?“平时联络就是通过微信群,有时候活动组织起来成员的参与情况很难全面掌握,有些志愿者慢慢脱离了组织。 ”协会会长庄起志有些苦恼。团县委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张越帮忙想了个办法:“我们可以给每一位志愿者发一本‘爱心护照’,类似于党员证,上面不仅登记上个人的信息而且记录服务情况,实现规范化管理。 ”

  今年初,团县委、县爱心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为协会青年志愿者颁发了“爱心护照”,志愿者每次参加完志愿服务活动,由协会专人负责在“爱心护照”上填写活动概况,并盖上服务时长证明的专用章。同时还建起了大爱山东行网络平台,每次组织活动都在平台上发布信息,方便成员及时查看。

  “自打有了‘爱心护照’,我们的成员增加不少,还有了许多‘学生粉’。 ”协会理事王强介绍说,现在很多大学都有社会实践课程,志愿服务也是考查的一部分内容,有了服务时长的证明能够加分,“志愿者将来有需要时,凭记录的服务时长还可以享受到其他志愿者的服务。 ”

  截至目前,协会共发放“爱心护照”600余本,累计组织青年志愿者4000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总时长近万小时。志愿服务涵盖公益演出下乡、旧衣物捐赠、为贫困老人义诊、公益讲座进校园等10个服务领域。

  “我们计划将这个做法从协会进一步扩大,给全县的青年志愿者都发放‘爱心护照’,充分调动大家对志愿服务的参与热情,也使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化、常态化。 ”团县委书记周鹏表示。

□本报记者尹晓燕本报通讯员邓美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