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找准乡村振兴的五把“金钥匙”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如何让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迅速在平原落地生根?如何找准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新大门?

今年,平原把实施乡村振兴提升工程,列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五大提升工程”之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抓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建设,改变平原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富、大而不优”的局面。

3月25日,张华镇姚庄村种植户姚汝星,一早来到他的苗圃基地,观看长势良好的西府海棠。西府海棠市场价是种植粮食作物的3倍多,在张华镇,像姚汝星这样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苗圃致富的农民已达100余户。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 “率先破题”上路的突破口。

用大产业,从供给侧,把一家一户的农民串联一起,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这是平原实施乡村振兴提升工程的着力点。

平原现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88家,参加农户4.9万户,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49%;至2017年底,平原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0处,瓜菜种植面积达14.5万亩,总产值22.8亿元,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畜牧养殖大县。

有了丰厚家底,平原顺势而为,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 “新六产”。今年,平原启动桃园新六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以桃园2万亩农业产业核心基地为平台,打造5-10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示范区内将规划建设2-3个新型田园式居住社区,对接中建等央企强企,大力发展新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实施“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目前,已流转土地面积5000亩,正在进行12个拆迁村庄的前期测量准备工作。

随着中央农地“三权分置”等政策出台,为农业发展松了绑。去年以来,平原主动抓住政策机遇期,当农业农村改革的“探路者”“领跑者”。作为全市唯一,全国百个试点之一,扎实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至目前,全县758个村庄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约占全县总村数的87%。其中623个村庄发放了股权证书,量化资产8121.81万元,量化资源5.18万亩,发放股权证书79682本,在全省6个国家级试点县中,平原走在最前列。

恩城镇小洞村有60多亩的集体承包土地,怎么把这些土地盘活,让群众受益,村支部书记马梦涛一直在考虑。他的想法倒是不少,就是没有一个真正能成的,难就难在谁去拍这个板。

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些承包地的经营问题,迎来了破冰机会。 “现在好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产权明晰,每家股权明确了,啥都摆到了桌面上了,由全体股民授权,咱让这些集体承包地最大程度上实现增值就行了。 ”马梦涛说。

去年以来,一场轰轰烈烈“土地革命”在平原铺开,打破了制约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坚冰。在这项改革中,前曹镇郑庄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去年夏,郑庄115户群众参加村党支部领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秋季分红大会上,算出这样一笔账:全村入村1014亩土地,亩均分红548.16元。入社农民有这样的感慨:比一家一户种地强多了。

围绕“郑庄模式”,平原画好“同心圆”,目前,全县117个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41057亩,实现了“党支部领导地位巩固、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群众土地入股分红增收”三方共赢。

乡村振兴,农村人才,文明环境是内涵,也是保障。

近年来,平原先后组织农村人才技能培训18600人次,创业培训7794人次,邀请省市专家授课,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次、农技推广人才4000余人次。共培养省、市、县乡村之星27人。建设乡村人才公寓17处、55套,吸引26名专家人才到一线服务。

从道德、风尚、文化三个维度,平原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实现精神振兴。我们先后创建了省级文明村镇16个,省级文明社区12个。 2017年,我县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为 “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县”,前曹镇西马庄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

抓牢婚丧、家风两大关键,平原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在2017年下半年全省移风易俗电话满意度调查工作中,我县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获得第28名,被评为“全省移风易俗工作先进县”。

平原还完善13个乡镇 (街区)综合文化站,实现了175个行政社区和94个省定贫困村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的全覆盖。2017年,平原送文化下乡及开展演出活动490场,受益观众达到10万余人次;开展“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活动,放映电影14000余场,受益群众上百万人次。

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群众所盼,是最鲜明的标识。

近年来,平原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平原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努力改善村庄环境,重点打造了172个村庄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特别是打造村级景观公园15个,建设乡村记忆馆6处,实施“拆危植绿”,空心村实现了“中央开花、全村美丽”。

平原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力推进以“七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7844户;完成危房改造3541户;圆满完成了5000户的“气代煤”建设任务;全县累计投入9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54所,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评估验收。今年,平原还将实施农村 “七改”工程。

今年,平原还将推进美丽宜居社区建设。目前,全县876个自然村,已拆迁73个,建成新型农村社区31个,建成面积200多万平,1.5万户农民搬进了楼房。在社区配套设施建设上,严格按照“五化八通八有”的标准,配齐配全了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

绿树掩映、街巷清洁、庭院美丽……这将成为平原农村生态人居的最美风景线。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坚实保障,也是努力方向。

去年以来,结合村“两委”换届,平原配齐配强了861个行政村的“两委”班子。投资5000万元新建村级办公服务场所508处、改扩建11处、提升332处。做好选派干部下乡驻村工作,现已派出的46个工作队120多名干部,实现全县省定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平原还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制,在全县876个村全面推开以“三务三资”为重点的“村事”阳光报告会制度,确保权力在群众监督下运行。同时,平原还加快平安乡村建设,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许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