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李村:“先进村”的新变化

□本报记者徐冬晓本报通讯员孟娟 张占海

宽阔整洁的道路,美观大方的文化墙,崭新的太阳能路灯,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3月23日,记者在宁津县保店镇红庙李村采访时,看到焕然一新的乡村新景。

红庙李村是个“老先进”,曾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20多个全国及省、市级荣誉称号。在此良好的基础上,红庙李村人不断奋力向前。去年,该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按照保店镇陶庄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创办土地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高。

<b>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b>“我们村修得这么漂亮,现在天气暖和了,能带着孩子出来跑跑玩玩,晚上还能和朋友在广场上跳舞,咱村里一点也不比城里差。”红庙李村村民张艳美说。

去年7月份,红庙李村被纳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范围,省市两级投资260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该村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专家进行了规划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铺设公路1200米、 6500平方米,修建配套排水沟2200米,新建文化广场600平方米。实施绿化、亮化、美化,新植柿子、樱桃、冬青等苗木700余株,铺设草坪5000多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5盏;修整墙面1600平方米,粉刷墙面2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500平方米,该村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去年10月份,红庙李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竣工,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b>流转土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b>    红庙李村有村民 593人,耕地1134亩,种地是村民的唯一经济来源,如何让他们从单一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带领村民致富,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一直思考的问题。

就在他困惑之际,一个机会降临。2011年,张国华外出考察致富项目,发现种植花卉苗木大有可为。他回去后立即召开村民大会,经过商讨,大家一致认同发展花卉苗木种植,并于2012年流转土地300亩建立了红庙李苗木基地,2013年又以同样的方式建设占地300亩的有机蔬菜产业园。两个项目让红庙李村的农业经营方式由原来的分散种植变成规模种植,全程机械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村民张宝庆就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他家原有11亩耕地,现在都流转了出去。“土地流转出去后,一亩地给我们800块钱的承包费,我和老伴还能到县城打工,每个月还能再挣两三千块钱。 ”张宝庆说。

去年6月,红庙李村又学习保店镇陶庄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创办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按照“土地入股、按股分红”模式,与农民签订协议,集中经营土地380亩,把农民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年11月份,村民每亩分红400元。

<b>倡导移风易俗村风民风更文明

</b>    红庙李村党支部有两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党支部都要为老人买一个生日蛋糕;凡是得大病在县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的村民,党支部都会代表村民去医院慰问。

该村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召集全村村民参与讨论制定村规民约,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写进村规民约。利用村民代表大会、村广播等形式进行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村民们也积极响应,村风民风更加文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