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巾帼力量建功协同发展——全市2017年妇女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刘臻本报通讯员王斐
  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即将迎来“三八”国际妇女节108周年。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妇女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创建省、市、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164处;在全市建立1256处“四点半学校”,解决1.6万名留守儿童放学后“真空期”监管难题;选聘3401名兼职副主席、3.4万余名执委,有效延伸了妇联工作手臂,壮大了基层妇联工作力量……
  2017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既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搞好“公转”,又聚焦服务妇女儿童搞好“自转”,各项工作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引领润物无声
“神州大地风雷闪,气象更新大改观,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宏图大业定实现! ”3月1日,德城区南龙社区艺术团的巾帼志愿者们为社区居民带来了自编京剧《十九大精神暖人间》,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十九大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2017年各级妇联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妇联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学十九大精神看新时代德州”微信答题活动上线不到20天,就有2.3万人参与答题17万次;各级妇联干部奔赴基层开展“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落实”活动,通过专题培训、辅导报告、读书诵读、文艺演出,将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到妇女群众身边。
  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群团组织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 ”市妇联主席杨旭博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织密基层组织网,用好互联网,更深入地了解基层妇女的所思所想所需,凝聚各行业各领域的妇女群众,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巾帼正能量。
  我市大力推动基层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创新,以扩大基层组织成员、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为抓手,吸纳各领域、各层次优秀妇女进入基层妇联组织。一年来,更多普通群众中的优秀女性成为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组织成员,3401名兼职副主席、3.4万余名执委延伸了基层妇联组织工作手臂。增力量,让基层妇联组织的队伍强起来。各级妇联建起家庭教育、权益维护、技能培训等微信群,通过自主“加群”,妇女群众轻松实现与妇联干部、专家学者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的“面对面”,扩大了妇联组织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工作半径,用网络让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活起来。
紧跟时代融入大局
“听说市妇联要组织关于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培训,我立刻报了名。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将给广大企业带来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影响。此时来一场专业的政策解读,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啊! ”3月2日,大国重器自动化设备(山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月芹表示。
  全市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大会召开之后,市妇联积极落实,筹划主题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女企业家培训。 3月中旬,将邀请有关专家做政策解读,届时将有近百名女企业家参加。
  先进性是群团工作的力量之源。走在广大妇女群众的前列,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动员带领广大妇女前进。
  过去一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全市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工作部署,实施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推进工程,创建省级“大姐工坊”49处,在省定贫困村扶持市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20处,推动县市区妇联创建县级示范点95处,近4万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开展“巾帼送暖”“春蕾计划”等活动,为贫困群众、儿童捐赠生活学习用品、图书等4.8万余件,募集各级各类资金39.9万元、各类物资价值40.9万元;紧紧围绕“我文明德州文明”主题实践活动,连续第四年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仅2017年全市就有11万人次参与,推选出全国“最美家庭”2户,省级“最美家庭”17户,“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引起强烈反响。
服务妇女儿童贴心暖心
“相较2016年,2017年我们建设‘四点半学校’的脚步放慢了,但科学规范管理的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招募了1285名辅导员,积极推动‘四点半学校’建设列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去年县乡财政列支辅导员补贴237.5万元。 ”市妇联儿童部部长高小燕告诉记者。
  2017年,市妇联在全市1256处“四点半学校”中开展了第二批示范点创建工作,对家校衔接、学生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四点半学校”在保证课业辅导的基础上,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手工、绘画、音乐等兴趣课程普遍开设,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去年暑假变身“全日制”课堂的达205处。寒假期间,市妇联联合市民政局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发放《给农村留守儿童及父母的一封信》,首次将预防性侵等知识纳入其中,去年底,经过严格考核,命名了20处市级“四点半学校”示范点,每处给予5000元的补助。
  继省妇联发文要求在全省范围推广后,今年2月,我市创建“四点半学校”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妇联“让爱留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别行动”创新案例。
  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妇联组织开展工作就要以妇女儿童为中心,而不能让他们当配角、当观众。
  一年来,一批以妇女儿童为主角的项目相继开展:免费为10万余名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两癌”检查,筹集资金80万元,救助农村贫困“两癌”母亲120名;实施“新农村新生活新女性”培训提升工程,5万人次受益,农村妇女和家庭的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各级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100余场次,重点加强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家教指导服务;发放妇女小额贷款2206.6万元,扶持273名妇女创业,为13家女性负责人的企业争取省级贷款贴息37.64万元……
  新时代召唤新作为,新担当不负新使命。“我们将继续强化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带领各级妇联组织更好地落实‘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要求,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德州高质量发展、促进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杨旭博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