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志愿者街头垃圾堆中“淘宝” 以此倡导垃圾分类

志愿者在分拣垃圾


    德州新闻网讯    每天早上6点多,在德城区育英大街附近总能发现这样几个身影,他们戴着黄色手套和口罩,随身带个大麻袋,身处垃圾箱或者垃圾堆周围,仔细翻找这些地方的可回收垃圾,将塑料、纸盒、金属、衣物分门别类,然后卖给回收商,所得款项用于爱心救助。
    环保志愿者马安林是最早号召垃圾分类的成员之一,据介绍,他曾多次从事和慈善爱心有关的公益活动,环保一直是他最为关注的事情,直到一年多前,开始立志从身边做起,倡导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最初的时候,我在桥底下做垃圾分类的时间比较长,因为塑料袋或者电池类的垃圾一旦进入水域,将会造成很严重的污染,很难彻底消除,因此,我最初把倡导垃圾分类的地方设在桥下。”马安林说。
    一个大小伙子蹲在垃圾堆旁边翻找塑料瓶、纸盒引起很多人注目,不少人不解上前询问,马安林就和他们讲解垃圾分类存放的好处,部分可回收垃圾其实是“ ‘宝贝’,合理利用会造福更多的人,也是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部分。”
    虽然不是所有市民在听到马安林这一理念后,会立即加入环保志愿者队伍,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成果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此扔垃圾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将垃圾分类存放,还有几位大爷大妈,戴上手套利用遛弯时间一起加入进来。
    看到希望后,马安林转战来到育英大街附近,在这里他结交了更多志同道合的环保志愿者,其中既有老师、企业员工,也有普通市民、大学生、小学生,志愿者队伍迅速扩大到20余人。“我是在遛弯的时候,看到了这些在附近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听到他们的理念后十分认同,每个人都在说环境变差,但同时又在继续破坏环境,应该有人站出来,去倡导从自身做起改变环境。”一位志愿者说。
    志愿者队伍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环保理念,还有大家坚持用垃圾分类所得去做爱心救助,让更多的人感到温暖。这期间,他们曾多次为敬老院老人、环卫工人送去爱心物品。
    由于大家平常都忙于工作,因此只能利用每天早上六点到七点的时间,雷打风吹不动来此进行垃圾分类。在“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干净的地球”的信念下,这群环保志愿者坚持倡导垃圾分类已有一年多,身体力行倡导垃圾分类,用实际行动普及环保知识,做环保分类的践行者。
    在每个人的坚持与努力下,不断有老人、孩子、大学生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一起实现“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的愿望。(晚报记者 俞荣 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垃圾分类小知识

    厨余垃圾:厨房产生的食物类垃圾以及果皮等。
    主要包括:剩菜剩饭与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菜梗菜叶、动物骨骼内脏、茶叶渣、水果残余、果壳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等。
    可回收垃圾: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
    主要包括:纸类(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及其它未受污染的纸制品等)、金属(铁、铜、铝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及其他玻璃制品)、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等)、橡胶及橡胶制品、牛奶盒等利乐包装、饮料瓶(可乐罐、塑料饮料瓶、啤酒瓶等)等。
    有害垃圾: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
    主要包括:电池(蓄电池、钮扣电池等)、废旧电子产品、废旧灯管灯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妆品、染发剂、杀虫剂容器、除草剂容器、废弃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废打印机墨盒、硒鼓等。
    其他垃圾:除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房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总称。
    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纸杯、照片、复写纸、压敏纸、收据用纸、明信片、相册、卫生纸、尿片等)、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