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腔:一腔艰难一腔希望 望传承文化有更大的舞台

“想当初我官拜天蓬大元帅,到如今我成了猪悟能咿呀和……”“小娘子,你咋这么沉呢?你不会是猴哥变的吧哎嗨嗨?”……
幽默诙谐的台词、婉转悠扬的唱腔。“猪八戒背媳妇喽!”《西游记》选段孙悟空戏八戒引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掌声不断。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八,庆云县徐园子乡刘贵村,一场以该村为主要发源地的古剧哈哈腔专场演出成功举行。
哈哈腔又称“喝喝腔”、“呵呵腔”,是产生于北方民间,流行于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的一个地方小戏种,曾一度风靡广大农村。
“哈哈腔在庆云县徐园子乡刘贵村、庆云镇歪柳树村、小李村、严务乡王皇村为中心已经有200余年历史,起源于清朝,盛行于民国时期。”刘贵哈哈腔剧团团长王金树介绍说。
今年49岁的演员王洪涛说起哈哈腔,也是滔滔不绝,“哈哈腔通俗易懂、清新健朗;唱腔属于板腔体,“流水板”是核心板式,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快三板”“垛板”“尖板”“慢板”等。哈哈腔各行当唱腔大体相同,分男腔、女腔两种,男女同调,旋律稍有区别。其乐器以四胡、板胡、长笛为主。”
在上世纪30年代,哈哈腔艺人郭东尧、王仁堂、王树茂、王怀玉,将哈哈腔这一民间艺术精粹在周边地区发扬光大,北至天津,东至东营,南至黄河一带,方圆数百里曾红极一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哈哈腔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这却是艺人们割舍不下的情缘。“都是祖祖辈辈跟着爷爷、父亲学的哈哈腔,我们第一次上台演出的时候还是在30多年以前,当时只有15岁。如今,老一辈的艺人们都已经不在了,如果我们再不拾起来,这一传统剧种恐怕要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了。所以,我们哥几个共同成立了刘贵哈哈腔剧团,希望能够将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发掘出来,并加以传承发扬,让哈哈腔这一传统剧目再放异彩。”主演王金利说。
演出过程中,舞台前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过往的车辆纷纷绕道而行。一位小姑娘高声尖叫:“哎,俺爷爷咋变成奶奶了呢?”
她口中的“爷爷”就是今年46岁的王美兴,在剧中专门男扮女装,饰演剧中的阎婆惜、孙悟空变的小媳妇等角色。演出间隙,他告诉记者:“别看快50岁的人了,一到台上,就像又回到了30年以前,那感觉倍儿棒。”
现如今,以王金树、王洪涛、王美兴、王金田、王金利为主演,加上剧务人员共计十余人的刘贵哈哈腔剧团已经初具雏形,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哈哈腔发掘、保护、传承、发扬。希望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有一个更大的舞台。
记者 周建新 摄影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