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古河之无棣沟

庆云古来滨临渤海、地势低洼,古传禹疏九河有其四,可见其河流众多,黄河数次改道也皆由庆云汇流入海。除了鬲津、胡苏、钩盘、马颊这四条著名的古河之外,还有一条古河道,对庆云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无棣水,又名无棣河或无棣沟。

无棣沟位于现在的庆云县城北约15公里处,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无棣沟自南皮由盐山孟家店至庆云黑牛王店北,东至盐山崔家口,与鬲津河会,经海丰境而汇于海。无棣沟虽然叫沟,但实质上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

在春秋战国时期,围绕着无棣沟更是发生过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第一件事是周惠王十五年(公元前662年),山戎侵扰燕国,燕王向霸主齐桓公求救。桓公亲率大军平定山戎,并灭掉孤竹国,得地500余里,尽赠予燕君,令燕王大为感动。齐桓公班师时,燕王率众相送,一路依依不舍,不知不觉间送入齐界,去燕界50余里的无棣河北岸。桓公说:“自古诸侯相送,不出境外。寡人不可无理于燕君。”随即以无棣沟为界,割河北之地于燕国,以为谢过之意。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齐燕话别”。自此之后,无棣便有了“齐北燕南”之称。

第二件事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迷恋长生不老之术,钦命方士徐福驾船东渡寻求仙丹。当年的徐福带着数千名童男童女,便是由今天的河北盐山千童镇集结,由无棣沟乘船转道鬲津河出海,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当时的中国文化被徐福和随行的童男童女以及摆工带到日本贺佐平原,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日本文明的进步,也促进了古代中国和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等世界各国的海上交流与贸易往来。由此可见,无棣沟和鬲津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北线的起点,重要的海上贸易交通要道,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到了隋末唐初,由于黄河数次改道淤积,往昔水宽流急的无棣沟河水道淤塞,商船无法通航。唐贞观时期,沧州刺史薛大鼎呈请圣召重新疏浚无棣沟,辟水路码头,以通渔盐之利,使这条千年古河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唐以后中国北方重要的通海行商河道。当时的百姓欢快歌曰:新沟开,舟楫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刺史薛大鼎也因此深受庆云人民拥护与爱戴,世代为其塑像并供奉于庆云名宦祠内。

到了明朝中期,无棣沟再次因河道淤积无法通航。明嘉靖时,庆云人张问之担任工部尚书郎,心系家乡父老的他上书工部和朝廷,想要沿袭唐初薛大鼎之法,再次疏浚无棣沟,通海以兴漕运。但不久,张问之被外放任湖广参议,这一设想由此被无限期搁置。无棣沟也就逐渐变成了旱时蓄水、雨季排涝的普通内河沟渠。

新中国成立后,无棣沟一直是庆云县境内的一个独立排水系统,漳卫新河以北刘范、玉皇崔等公社的沥水,主要通过无棣沟排入宣惠河,通排农田面积约4600多公顷。1964年,冀鲁两省以漳卫新河为界调整行政区划,无棣沟由此划归河北省盐山县所辖。

时至今日,无棣沟虽然早已不复往昔的浩瀚与恢弘,但齐桓公割地于燕的宽仁之义,徐福东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动人传说,以及薛公大鼎兴海运、通鱼盐、福百姓的勤政事迹,却一直在当地老百姓中广为传颂,并成为了庆云5000年厚重历史地情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通讯员崔奎英整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