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 | 别让手机毁了你的睡眠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意在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睡眠。我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问题。“睡不着”是困扰睡眠的头号难题。排在“睡不着”后面的则分别是易醒、失眠、打鼾等。青少年、女性、老年人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有调查显示,近七成晚睡与手机有关。不少人喜欢在睡觉前刷刷视频,休闲放松一下。但德州市中医院脑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元民指出,这样会适得其反,影响入睡。

有科学研究证实,晚上过度使用手机,特别是睡觉之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因为手机的蓝光,会刺激人们的视神经,影响睡眠中枢,让大脑处于亢奋状态。对睡眠不太好的人,就更容易睡不着了。“长期睡眠不好会威胁身体健康,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心理疾病的风险。”李元民说。

如何改善睡眠质量?李元民建议,首先,睡前建议养成听舒缓音乐、泡脚、做瑜伽等让自己放松的习惯;避免在床上玩电子产品,包括玩手机等,睡前少做那些“烧脑”的事情,不要想太多操心的事或工作计划等,不要让大脑处于持续兴奋状态。其次,晚上应尽量在23点之前入睡,21点至23点是人体褪黑素分泌的高峰期,午睡一般要少于半小时。第三,尽量保证安静、黑暗、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第四,入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不看刺激恐怖的电影、电视,避免情绪出现剧烈波动,保证精神放松。第五,可以做“沉浸式运动”,具体方法为:平躺后闭上眼睛,停止思考,让头脑放空,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上,在呼与吸的过程中,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仔细感受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放松。

李元民提醒,治疗失眠有医学行业规范指南、成熟的诊疗技术,对经过非药物治疗不能改善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接受正规治疗。

相关阅读:关于睡眠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早晨怕起不来多设几个闹钟

反复惊醒又睡下,容易陷入“睡眠—觉醒”循环,难以完全清醒,可能导致慢性疲劳,建议闹钟响后一次性起床。

误区二:打呼噜=睡得香

长期严重的打呼噜是病,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不能自愈的,需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误区三:熬夜后可以通过“补觉”补回来

有些年轻人工作日天天熬夜,周末再“补觉”。有研究发现,这种做法会让进食时间、生物钟来回改变,对身体健康更加不利。因此,固定睡眠时间很重要。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滕璐 通讯员|王琰 编辑|邢仁宇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