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好人之星候选人:乐陵 王伟

王伟,男,中共党员,1987年10月出生,现任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多年来,泰山体育出色参与服务了7届奥运会、7届亚运会等近2000次国内外大赛,发明国内外专利达到1000多项,制定国内外标准100多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王伟带领的“国家队”在技术研发道路上的潜心耕耘。一次次探索研发体育装备新材料,一次次突破国外卡脖子的技术封锁,一次次参与制定国际行业标准,王伟奋力“奔跑”12年,“跑”出中国,“跑”向世界。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度省级‘发现榜样’”“山东省体育健身器材行业技术能手”“山东省体育健身器材行业先进工作者 ”“德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工作者”“第四届德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十六届德州市优秀青年 ”等荣誉称号。

“只有到一线去深入体验,才能做出真正的好产品”

“一毕业就来到泰山体育,我对公司充满了感激与感恩,在这里,我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公司中层骨干。”回忆12年来在泰山体育的奋斗历程,王伟感慨良多。

2012年,王伟从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毕业后入职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此时的泰山体育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洗礼,公司的体育设施设备雨后春笋般不断推陈出新。

刚入职时,公司给他的具体任务不是在实验室,而是下车间,这让他心情沮丧。

“我是搞材料的,精力不应该放在实验上吗?”王伟不解地问集团总工程师龙国荣。

“科研工作不光是瓶瓶罐罐,必须俯下身子,只有到一线去深入体验,才能做出真正的好产品。”龙国荣拍着他的肩膀和蔼地说。

就这样,王伟白天在车间搞生产、学工艺,晚上回实验室调配方、搞研发。为了学习先进技术,拿到一手的测试数据,他经常跟着货车跑天津,通常是晚上去凌晨回。印象最深的一次,车辆抛锚,他只能露宿荒野,在路上冻了一晚上。可他没有灰心丧气,反而下定决心,脚踏实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好每一步。

经过反复实验,新型发泡材料终于研发成功。2年的车间生活,也让他一改眼高手低的毛病,同事们也发现王伟变了,变得意志坚定、脚踏实地,他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科研攻关这一个选择”

奥运会比赛器材的标准极其严苛,而且这些标准大多掌握在垄断奥运器材供应的欧美商家手里。泰山体育在他们面前就像是一个孩童一样。“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科研攻关这一个选择。”王伟说。

为了达到标准,王伟和科研团队在50多度高温的车间里,守着220度的高温发泡炉,没日没夜地调整发泡剂配方、控制温度。为了确定产品是否达标,他们需要把产品送到指定的国外实验室检测,单次检测成本高达几十万元,在第100次检测结果依然是不通过时,他的心态简直要崩溃了。

就在所有人已经快要放弃的时候,终于有一款产品通过了检测。虽通过了检测,却不能稳定量产,研发团队的士气再次跌落谷底。

母亲蒸馒头的场景给了他重要启发。夏天面好发,冬天得放在炕头上盖上被子才行。之前的实验都是不同时段、不同天气条件下进行的,早晨的车间温度、中午的车间湿度、车间大门的敞开关闭等,都会影响发泡的稳定性。于是,王伟马上对车间的温度、湿度进行改造,效果立竿见影,生产车间终于实现稳定批量产出发泡材料。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跆拳道、柔道和摔跤三个项目的比赛垫子以泰山体育的产品标准作为器材标准,就这样,泰山体育从一个标准的挑战者,成为了标准的制定者,突破了欧美商家的垄断,真正成为了“民族的品牌、国人的骄傲”。

“每每想起这件事,我心里都无比自豪”

凭着扎实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服务,泰山体育的产品逐渐占领国际市场。2017年,王伟代表集团参加国际体操联合会技术委员大会,会上,国际竞争对手向技委会投诉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生产的运动垫不符合环保标准。

当初为了突破标准,王伟所在的科研团队将国际奥组委和各国际单项协会制定的上万页英文国际规则及标准全部打印出来,一字一句地翻译。

“我根据国际标准的界定,对我们的产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又提供了自己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的检测数据,当场证明了泰山体育的产品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反而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存在问题,委员会成员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每每想起这件事,我心里都无比分自豪。”王伟心说。

如今,王伟团队研发的负离子人造草坪、碳纤维体操、新型柔道垫、摔跤垫、冰雪运动防护系统等,已应用于里约奥运会、印尼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东京奥运会、首钢跳台滑雪世锦赛、涞源大跳台滑雪锦标赛等国际赛事,剑指2024法国巴黎奥运会。

在标准引领创新的同时,他带领团队开发出了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体育器材,研究碳纤维+环氧、玻纤+聚酯、玻纤+环氧等材料组合,采用模压、拉挤、缠绕、抽真空、热压罐等工艺,实现了器材的轻量化。“原来金属材质吊环产品需要8个人安装,现在只需2个人即可。”王伟说。

近年来,王伟发表3篇SCI国际论文、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授权18项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培养技术能手60人。参与5项国家工信部、科技部重大课题专项,荣获中国工业设计金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