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读书乐——德城区梦正酣

老少读书乐

    我父母早已退休,没有了时间约束,在家除了一般的家务事,于是就有了大把的空闲。

     明媚的阳光下,读书看报成了老两口的主要休闲方式。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物传记是前几年二老读得比较多的书。《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邓小平》还有《蒋介石》等等这一类的书都在我们家茶几上沙发上出现过。他俩看完还会在餐桌上跟我们聊这些人物的事迹,有些耳熟能详也要说道说道,我们儿女几个只是随声附合几句,倒是小侄儿每次听得津津有味。一天上小学小侄儿放学回家甚是兴奋,因为作文得了满分,说是作文里用了周恩来年轻读书时志向的事例,得到老师大大的表扬,是听爷爷讲过的记住了写下来。看父亲的表情很是得意,比他孙子还高兴,这以后讲得更是起劲。

    随着岁月的增长,父母开始多读养生方面的书了,什么《黄帝内经》《中国人必知的茶经》《餐桌红绿灯》等等大部头的书开始频频出现在我们家的茶几上沙发上。老人家不但看,用红笔划,还时时地给我们讲,不时纠正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陋习。餐桌上的饭菜也时时地更新,我们管这叫与时俱进。说是吃红枣好,家里大枣小枣鲜枣干枣净是枣;说吃西红柿好,大的小的红的黄的净是西红柿。一家人在吃吃喝喝中健健康康,倒也其乐融融。

    每年11月刚开始,他俩就张罗订报纸杂志,我们开玩笑说他俩比邮局的还积极。经过这几年的大浪淘沙,《齐鲁晚报》《参考消息》《德州日报》《新周报》已稳稳地每年都会躺在我家报箱里。

    一个手拿放大镜,一个自戴眼镜,两个老人开始每天必作功课——看报纸。国家大事,海外风云他们知知甚多,我们几个子女说他们是“身在陋室,心怀世界”,知道的国内外大小事比小区里的事还多,认识的国内外大小腕们比小区的大爷大妈们多。少了些许的是非,多了少许的淡然,倒也另有一番滋味。

    我家90后的宝贝小侄从小是在动画片和电脑游戏的陪伴下长大的,现在已是高中生了,漫画还是他的最爱,用我们家人的话说“不爱看有字的书”。从小写作文就头痛,看见阅读题就抓瞎。课外书买了不少,真正看进去的不多。但是经过一件事,我们发现事情也不是绝对。他是个“哈迷”,说起哈里·波特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这是他认真看书的结果。从此我们改变方向,专买一些风格轻松的书,如《马小跳系列》《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等,慢慢培养他读书的兴趣。后来他也能坐下来静静地读本书了。

    随着功课越来越来繁重,作业越来越来多,他读课外书的时间越来越来少。我们就针对性地帮他选择,《齐鲁晚报》《参考消息》《德州日报》让他每天都翻翻看看,以便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小情,不能作一个读死书的呆子。给他订了份《读者》杂志,让他增加一些人文感性知识,培养一个读书读报的好习惯。现在他每天在家利用吃饭的时间和爷爷奶奶探讨国内外的奇闻异事,老少讲得那是相当的开心快乐。学校里语文、历史等成绩也大有提高,写作文不再发愁了,阅读理解也开始少丢分了,整个人的学习状态好了很多,这是拜多读书所赐。

    如今只有上学的孩子才是读书的大军,而我们这些大人相反却读书甚少。只有面临考职称之类的才会想起看书。家里住房越来越大,可是书桌书橱却越来越小,甚至就没有。吃一顿饭花一两百块,觉得没什么,买本书花三十五十就喊贵。其实读书也应该是一种生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对每个人都大有益处,会受益无穷。

梦正酣德城区 于老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