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只有每个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前进,才能让崇德向善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

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变得更美好,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找准与百姓的共鸣,才能吸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当前,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要坚持倾听群众心声,反映基层状况,将文明城市创建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创城所带来的成效,并积极参与其中。

精神文明建设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新要求,适应人们多元化的思想,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出抓好重点领域与重点人群,发挥党员干部、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从家庭抓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践行下去。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单靠政府唱“独角戏”,要发动市民、依靠市民,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搞创建。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问候、一句道谢……这些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了丰富的文明内涵,也是基层文明建设的关键之处。只有从这些细节着手,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顶峰,才能真正建成精神文明的高楼大厦。

□张明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